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推動親子與性別友善廁所政策 改善無障礙廁所擁擠與功能混用問題,讓所有使用者都能安心如廁

提議者 咪路

已附議18 (時間已截止)

尚須4982個附議

目前進度

點擊顯示前一個提議進度 點擊顯示後一個提議進度
提案
2025-06-04
檢核
2025-06-05
檢核通過,自次日進入附議階段
不通過
2025-08-04
推動親子與性別友善廁所政策  改善無障礙廁所擁擠與功能混用問題,讓所有使用者都能安心如廁

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

一、提案背景

目前許多家長與子女僅能共用無障礙廁所,導致真正需要的身心障礙者無法順利使用。空間混用也增加管理與使用上的混亂。

此外,部分家長需陪同異性年幼子女進入性別不符的廁所時,常引發其他使用者的不適與爭議。


---------------

 

二、問題說明

 

1. 無障礙廁所的誤用與擁擠

無障礙廁所經常被當作親子廁所或儲物間使用,使真正需要的身障者被迫等待、甚至放棄使用。

 

2. 公共女廁結構不適合混用

女廁多為半開放設計,包含共用洗手台與更衣區等。當異性兒童進入時,易造成女性使用者不安與尷尬,影響如廁意願。

 

3. 親子與性別友善廁所嚴重不足

多數公共場所未設有親子廁所或性別友善廁所,使家長及多元性別者面臨如廁困境,甚至感到羞辱與排斥。

 

4. 女廁使用壓力大,等候時間長

現行公廁多採男女1:1配置,未考量女性如廁時間較長、照顧兒童等現實情況,導致女廁排隊時間過長,影響便利與焦慮。

 

利益與影響

三、具體建議

1. 增設親子廁所

於新建或改建的公共設施中納入親子廁所設計,讓家長能安心陪伴兒童如廁。

2. 推廣性別友善空間設計

檢討廁所隔間高度與共用設施設計,提升隱私與舒適度,降低視覺暴露風險。

3. 無障礙廁所回歸原有功能

應避免將無障礙廁所取代親子廁所使用,保留真正需要的身心障礙者使用空間。

4. 建立設計指引與清楚標示

推動「友善廁所設計指引」,強化各類廁所標示,讓使用者能依需求選擇合適空間。


---------------

 

四、建議事項

1. 增設專屬親子廁所

提供親子專用、安全、便利的如廁空間,避免擠壓無障礙廁所的使用權益。

2. 規劃多元化如廁空間選擇

納入男、女、親子、無障礙與性別友善廁所,減少空間使用衝突,提升整體便利性。

3. 加強標示與宣導教育

明確標示各類廁所功能,透過教育與宣導促進理解與尊重,減少誤用與歧視。

4. 檢討女廁比例與配置設計

建議男女廁比例採1.5:1或2:1設計,改善女性排隊問題,落實性別平等與空間效率。

 

---------------

 

五、補充說明(一):非二元性別者的如廁權益

現行廁所多採二元性別劃分,讓非二元與跨性別者在如廁時感到焦慮與不安。
建議設置性別友善廁所,採中性標示與獨立隔間,保障其尊嚴與使用權利,並促進社會理解與包容。



六、補充說明(二):女性如廁需求的結構性忽視

傳統設計忽略女性如廁時間與照顧責任,長期造成高使用壓力。
推動性別友善空間,應同步調整女廁比例與動線設計,從空間回應實際需求,實現性別平等與友善環境。

 

---------------

 

七、補充說明(三):改善現有廁所設計

除了新建設施,也應優先改善現有空間,以解決迫切的使用需求。

 

1. 提升如廁隱私設計

建議提高男廁隔板高度與封閉性,讓所有使用者都能安心如廁。

 

2. 優化尿布檯與育兒空間

應將尿布檯位置遠離出入口、增設獨立哺乳空間,以提升育兒者使用的便利與隱私。

 

3. 舊設施優先改善

比起等待新建工程,應優先改善現有場域,如調整廁所比例、增設親子設施與改善隱私結構。

 

---------------

 

八、總結

本提案以「使用平等」為核心,從多元族群的如廁需求出發,針對空間配置、設計指引與實際使用經驗,提出具體而溫和的改善建議。

推動友善廁所設計,不只是改善使用經驗,也是社會邁向尊重多元、落實空間正義的重要一步。

 

 

2 已關注 關注

附議名單

2020-11-12
 
資料共筆,

您也許感興趣的點子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眾開講政策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審計議題還有...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