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小咪
已附議22 (時間已截止)
尚須4978個附議
提議內容
台灣投票幾乎每次花不少預算,以公投為例:公報印製成本耗資為最,尤其紙本公報的閱讀率少之又少,網路上也出現不少懶人包說明各政策或候選人的政見,使政府浪費不少預算,且印製過程及後續處理也花費不少人力和造成環境汙染;另外,之前參與過發放投票公報的協助活動,在過程中發現僅少數公報有被翻閱。
閱讀率低原因
(一)紙本公報內容繁雜
由於紙本公報的字體過小且內容繁雜,再加上現代資訊發達,不少人會製作懶人包整理選舉或公投資訊供民眾閱覽。以先前2018年公投7至16案的過程為例,不少人在閱讀公報後無法直接理解公投案所要表達的意旨,因而選擇不看、看已整理的資訊,或是跟著旁人投一樣的。上述除了造成紙本公報的翻閱率就降低,也使投票結果可能不如預期的準確。
(二)政黨立場
若逢選舉,不少人早已有心目中的政黨或候選人,對於政見是否重要不會特別在意,也就不會特別閱讀公報的資訊。
(三)非必要拿取
目前的投票仍採在籍投票,意味著若要投票必須返回原戶籍地才能行使投票權。每次投票都會由鄰里長至各戶發放「選舉公報」及「投票通知單」,而投票須攜帶的物品為「身分證」、「印章」及「投票通知單」。身分證為必須攜帶,但印章可以蓋指印或簽名代替、投票通知單沒帶也能當場查詢。綜合以上兩點,即使不回原戶籍地拿取投票相關資料也能投票,再加上不少人目前的居住地與戶籍地不同甚至相距遙遠,故公報的閱讀率與投票率同時下降。
提議事項
(一)在公共場所廣設QRcode,讓有行動裝置的人能選前期間隨時隨地關注相關資訊。
(二)提高電子版選舉公報普及率,減少紙本資源帶來的汙染。
(三)請里長逐戶登記須拿取公報的戶數後向上呈報,彙整後再發出。
(一)紙本公報與電子公報並行,不同型式讓所有有需求的人都能受惠
(二)減少因印製數量過多而消耗過多不必要預算的問題
(三)減少紙本印製所帶來的人力耗損與環境汙染
(四)藉由提高公報閱讀率提升大眾對政治及政策的關注度,同時減少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