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客語認證與教育推廣建言:「Youtube影片,客語字幕與配音之獎勵」方案

提議者 Hao Jung Kao

客語認證與教育推廣建言:「Youtube影片,客語字幕與配音之獎勵」方案

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

針對客家委員會針對下述問題,望客委會同仁與民眾能提出「青年服務客家產業暨行銷庄計畫」相關建言:

 

104 年度客語能力認證數位化初級考試在本週於全國15考區、28所試區學校同步登場,計5,094名考生報名,但今年報名饒平腔的僅有21人、詔安腔66人,除了檢討報名數的減少外,背後看到得應該是如何保存這少數腔調的,長遠如何將資源整合,對稀有腔調做強而有力的扎根。

 

筆者冒昧提出下述觀點

  • 一、Youtube是現今最多人使用的影音平台,上頭有無數影片,從教育到娛樂,無所不包。我們可以利用此平台,將原本僅在客家電視台或相關媒體平台的節目,在Youtube上聯播,並加上國語、英語、日語等字幕。另一方面,對於主動在其他影片上進行客語配音,以客語做字幕翻譯的網友,給予鼓勵。

    想像一下,全世界每天有上億人通過手機、平板和電腦點閱的Michael Sandel正義課,或是PSY點擊破億的電音歌曲倘若使用者在使用時發現有客語配音,以及客語字幕。有望增加了民眾的好奇心、點擊的興趣,進而發揮客語推廣的作用。
  • 二、甚至我們可以將此融入客語考試,通過替影片加上字幕與配音,作為考試評分的一個項目,增加其趣味性,並藉由本身就具備吸引力的影片──無須自己花大錢重新製作平台和影片,更何況其他平台根本比不上Youtube的傳播力──既然客委會製播的節目具有非營利的色彩,更該盡可能在最少的花費底下,達到推展客家語言於生活之目的。

    Voicetube這個英語學習對Youtube的應用為例,除了平台本身的專業翻譯,其他英語學習者亦可以就其中的影片加上翻譯字幕,而我們可以更進一步,鼓勵客語學習者將影片的配音也配以客語發音,然後以不同的難度給予積分分數,達一定積分便能換取一些獎勵性質的獎品,並以此資源提供教師等各種相關機構的客語教育與推廣。以達「增進學習動機與成效」暨「凝聚民間力量」之目標。

利益與影響

  主要利益與影響,乃基於檢討下列之問題,所做出之預期正向回饋:

首先我們當思考:考試的報名人數可能是我們了解客家語言推廣的一個指標,但這個指標反應了什麼?或許只是人們看不到認證帶來的效益,因而缺乏報考的意願,並不等於語言流失的速度,因此我們是否應該先就饒平、詔安的客語群體進行兩方面的統計,一方面了解其能聽能說的數量有多大程度的流失,另一方面了解其參加客語認證之意願,並包括不參加之個體之所不願意參加之原因。

其次、身處網路時代,我們應該更妥善的運用網路的力量。擁有一半客家血統的泰雅文史工作者廖賢德,曾上TEDxTaipei分享他對原客文史工作之甘苦,並靠一個人的力量推動成立原客文教基金會(可惜並不成功)。客語音樂人陳永淘亦曾上TEDxTaipei談土地、生活與音樂。

客家委員會在台灣屬於政府組織,但在世界客家來說,我們必須想想其具備的號召力是否足夠,功能性是否完善。客家人是世界的客家人,是一種流傳於世界各個角落的文化,而非恪守台灣的客家主管機關為宗。 以此為立基點,客委會思考自身存在的高度與定位,或許應該要思想6000萬客家人,而非台灣本地的四百多萬客家人,會更能看清客委會,乃至未來客發基金試圖結合世界客家力量時,最適當的身段與姿態。

總的來說,當前的客家文化推廣缺乏一個力量,就是「感動」,而感動來自生活。當前就我感受到的問題,在於推廣的方式太拘泥於固有的硬體發展和國家主導的教育、考試制度,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民間本身可以運用的資源vendors and entrepreneurs,這些資源的運用非但可以撙節經費,也更容易與民眾的生活接軌。

從廣告行銷的角度來說,感動的力量是考試相關的制度面,客家網站與電視台的硬體面之外,私以為應當居於首要的軟實力。就像Apple生產的iphoneipad等產品,一般民眾可能不明瞭其與AsusDell等電腦在硬體上的差異,但那個硬體的差異重要嗎?使用者體驗(UX才是真實的,就算硬體的名目資料,同樣類型的產品,Apple的產品比不上,但使用者體驗的順暢度、易上手的程度,跳脫硬體的軍備競賽,才是現今Apple產品能夠在世界上勝出的要訣。

我以為,在行銷推廣上,我們要跳脫考試認證的思維來看待客家文化的推廣。考試有其必要性,但要怎麼考才能讓考試變成一種文化推廣,而不是一種僵化的,在考試已經很多的台灣社會,徒增一種令人忘之生畏的形式。底下我將提出的方案,便是針對形式與文化傳遞管道所做出的建言。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