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改革,人才是根本:爭取公僕發言權

提議者 想想公僕

改革,人才是根本:爭取公僕發言權

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

如果我們在意年金問題,我們不能不在意更多的公務資源被浪費的事實。人才被濫用、資源被濫用。

我們都知道台灣必須改變,但是如果只有民選首長、政務官換人,政府公務組織文化依舊,那真的非常難帶來改變!因此,我們有一群公務員,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認為問題眾多,但如果能從「讓對的人在對的位置」、「讓願意做事的有發揮空間」來著手,就能逐步拆解各樣的問題。
 
第一步,我們希望能建立基層公務員常態性的意見反映管道:有些政策在擬定階段欠缺實務考量,或是不合時宜的法條讓基層公務員難以執行時,卻欠缺意見回饋管道(人民還有首長信箱,公務員可沒有)。因此,我們建議能建立常態的溝通機制。
 
第二步,在選才方式上,面對國際產業變動快速的特性,傳統筆試的方式在某些領域已不符合時代需求,因此需要導入更有彈性的人才任用方式;並且針對有潛力的公務員進行長期培訓,透過企業合作及國際交換等方式,培養出具備「跨域整合」視野、以「問題解決導向」,並且具備政策溝通能力的公務員。
 
不過,當談到人事任用制度要更有彈性時,卻有不少網友指出,大家擔心一旦採用筆試之外的方式,就導致「可能被關說」的情況發生,所以,我們認為,杜絕「人事關說」是很重要的一步,讓人才晉用回歸專業判斷,才能讓政府在選才上能更有彈性。
 
因此,我們提出三大訴求,希望大家能支持:
一、行政院應建立公僕下對上常態性的意見反映及溝通管道;
二、政府人事部門應導入人資管理概念,適才適用,讓人才發揮效能;
三、行政回歸專業決斷,人事關說退散!

(詳細連署訴求如附件)

利益與影響

 

政府有許多問題,但改變卻是如此困難。探究根本,就是組織文化讓立意良好的政策及制度變調。研考制度,本來是要反映政策執行的問題,但卻變成大家競逐分數的遊戲,即使基層人員看到問題,也不見得能越級陳報,造成原本應該存在的政策反饋機制消失。所以,如果行政院能建立常態性的基層意見回饋管道,在政策擬定後的滾動式管理,會見到效果。

 

 

而我們必須認知,這些政策要能被落實,最重要的是人。政府運作效能不彰,關鍵之一在於長期對人才養成的漠視。事部門與制度保障大家有工作做,但卻鮮少能針對機關與社會需求進行適才適用之人力評估;有能力有心做事者,有時得不到應有發揮空間;如果我們能從選才、育才方式進行改變,強化新時代治理所需之「問題解決導向」、「跨領域整合」、「政策溝通」與「社會議題研析」等能力之培養,並檢討業務委外辦理(公務員剩下行政功能)的模式,加強公務員與民間的交流,就能創造出以人為本的組織活性

 

 

要創造選才及育才的彈性,就要杜絕不當政治力的介入。目前的考績制度無法有效提升公務員的創新動機,加上人事遷調遭不正當的關說頻繁,造成公務員「寧願做好關係,不願做好事」的心態。要杜絕不當的政治力介入,「公務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修正草案」必須在立院盡速通過,以白紙黑字約束相關人士的關說行為,輔以人事甄選制度的設計,才能讓特殊用人單位能放心採用筆試以外之專業人才甄選辦法

 

 

如果政府是台灣最大的公司,公務系統,就是一條最長的生產線,長到即使身為總統,也不見得能改變當中的組織文化。即使國會改革了、司法改革了,但是行政文化依舊,那麼,再好的引擎能拉得動這部老爺車嗎?

 

 

如果我們期待一位新領導人,就能改變台灣,那無疑是加速這位領導人的滅亡。改寫一位朋友所言:「如果人們只有在選舉時才大聲說出自己支持的事,那這個國家絕對無法順利改革。因為改革總會遇到阻力,但那些選舉時的支持者卻在改革階段作壁上觀,於是改革者就跟反對聲浪一同耗盡陣亡。」

 

 

新政治,有賴公民素養的提升;新政府,有賴組織文化的變革!

 

相關連結

附加檔案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