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Elsa
已附議102 (時間已截止)
尚須4898個附議
提議:在發放媽媽手冊的同時,應同時也發給爸爸一本爸爸手冊
原因:
或許你會覺得,媽媽手冊其實爸爸一起看就好了啊,何必多一本爸爸手冊呢?
真是這樣我幹嘛提議呢。
這本爸爸手冊,是以爸爸的角色,以及先生的角色,來了解,當媽媽有孕之後,該如何陪伴以及照顧孕婦的身體與心靈狀態。
畢竟給"媽媽"手冊,好似只有媽媽該注意懷孕以及胚胎的狀況,但實際上,懷孕之後,媽媽以及爸爸或是身邊的照顧者,若能一起關心照顧,是最完美的狀態了。
以下是我多年前的疑問:
「有媽媽手冊 有沒有爸爸手冊呢?
有媽媽經 有沒有爸爸經呢?
有媽媽教室 有沒有爸爸教室呢?
有媽媽寶寶 有沒有爸爸寶寶呢?
有媽媽包 有沒有爸爸包呢?」
Google 爸爸的下拉式選項, 都是"爸爸去哪兒" 這個很夯的電視節目呢!
母系社會的台灣把媽媽跟小孩綁得很緊,
但其實現在的爸爸已經越來越願意參與養育小孩的行列,
只是資訊比較多停留在媽媽跟寶寶的交流,
爸爸跟寶寶的資訊卻少得可憐.
台灣加加油, 讓爸爸也能好好地參與小孩的成長過程吧!
補充:整個社會對於爸爸參與育兒有進步一些了,再加油喔!
1. 有爸爸手冊,媽媽不感到孤單無助
2. 爸爸更有參與感
3. 爸爸有書可以參考,不會手忙腳亂幫倒忙
4. 增加幸福感
5. 爸爸手冊內容可以包涵: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