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小俊
尚須0個附議
1.台灣稻米生產過剩,但其中極大部分是噴農藥+灑化肥的「慣行稻」,有礙健康,又汙染環境。
2.台灣有很多不輸日本米的良質米品種,例如:台南16號、台梗9號...等。但這些品種產量相對較低,價格較高,很多台灣人並未品嘗過,以致有個錯誤認知-台灣只有花東池上米好吃,台灣米不如日本米。
事實是,只要選對當地適種品種,妥善田間管理,台灣各地都能種出不輸日本米的台灣好米。
3.我國高中以下各級學校學生之中餐,多由學校以自辦或外訂方式,讓學生在校內共同用餐,每人每餐預算價格偏低,成本為主要考量之一,以致食用米難以選擇品質較佳之台灣好米。
這些學生從小吃品質較差的米飯,久而久之,產生「台灣米飯不好吃」的錯覺,離校後就減少吃飯量,總體食用米消費量跟著逐年減少,間接導致稻穀價格低迷,農民收入偏低。
4.建議行政院相關部會,
(1)由農委會選擇類似台南市後壁區之農業特定區,大面積推展無農藥、無化肥耕作法。其土地經過重劃,不僅面積適中,地形方正,且無工業汙染,又位處曾文烏山頭水庫灌溉區內,水利設施完善,水質良好,供水穩定,這些優點是大規模種植無農藥、無化肥水稻的必要條件。
(2)選擇適合該地區栽種的台灣好米品種-例如台南16號。
(3)由教育部或農委會以適合管道與方式,採保證價格與農民契作收購,再加工,配送全國高中以下各級學校,供學子們免費享用。
稻米生產過剩,眾人皆知。
多花一點錢,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吃無農藥、無化肥的台灣好米,除可以促進孩子健康,增加友善環境耕作面積,提高農民收入,長遠來看,更能增加食用米消費量,讓台灣的自然環境更美好,不值得投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