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xin yu
尚須0個附議
提議動機:
我們認為現今的產品「 回收標誌 」在日常生活分類時,難以達到直觀準確的辨識,其對於一般民眾的功用幾乎等同於「 無用 」,甚至「 豪不知曉其義 」。因此在我們的討論下,我們認為可以將標誌改為更直觀、更易辨別的文字。
提議內容:
「 將標誌改為更直觀、更易辨別的文字 」的理由為:
1. 回收標誌相似性高 : 原先的環保標誌樣式相似程度高,但內含意義差異大
2. 當前標誌種類不吻合實際情形 : 原先回收標誌類別複雜,但不吻合當前擁有的分類種類
例如:塑膠回收 1號 \ 塑膠回收 2號 都可以回收的「 塑膠類 」
3. 公共資源無法應付龐大的標誌類別 : 街邊的垃圾桶種類少,儘管回收標誌在細緻多元,也沒有足夠多的回收桶來對應這些標誌
4. 回收定義模糊 : 產品擁有回收標誌(塑膠編號),卻須將其丟至一般垃圾桶
例如:塑膠回收 3號(PVC)需要丟至一般垃圾
相關內容:(政府可以以此為參考)
日本資源回收標誌是根據日本1991年制定的《資源有效利用促進法》
說明:我國回收標誌是以「材質、特性、特徵」來分類,而日本是以回收項目來分類
例如:
(1) 三角形代表鋁、方形代表塑膠、圓形代表鋼、橢圓形代表紙、其他材質(如:金屬、玻璃…等)以日文書寫作為標誌
(2) 在寶特瓶方面:分為可回收(標誌以國際標準一致)及剩餘不可回收(與國際標準不同)「兩類」
資料出處: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6%97%A5%E6%9C%AC%E8%B3%87%E6%BA%90%E5%9B%9E%E6%94%B6%E6%A8%99%E8%AA%8C
利益
一、 經濟效益:
1. 創造就業機會:回收產業涵蓋了收集、分類、加工、製造等環節,能夠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從而帶動經濟發展
2. 節省能源:生產回收產品通常比生產原生產品消耗更少的能源
例如:鋁罐所需的能源僅為生產新鋁罐的5%
3. 降低後續處理成本: 民眾在回收準確性上能得到提升,以降低因為分類錯誤使得需要更多人員(例如:回收人員)額外檢查
4. 降低生產成本:使用回收材料作為原料,通常比使用原生材料更具成本效益,有助於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二、 環境保護:
降低污染:
(1)分類未準確,而將塑膠直接丟入垃圾桶,導致焚化垃圾時,因燃燒塑膠,而產生各類的有害物質,例如:黑煙、一氧化碳、二噁英、氯化氫…等
(2)回收鋁比從鋁土礦中提煉鋁能減少95%的空氣污染
(3)回收也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有助於應對氣候變遷
影響
1. 可以參考上述「相關內容」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