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炸彈
已附議19 (尚餘57日)
尚須4981個附議
公民政策提案:推動國高中選課自主化制度
一、問題意識
目前台灣國高中教育仍以「統一課程、升學導向」為主。
• 學生必須學習大量科目,卻常覺得「考完就忘」、「未來用不到」。
• 學生興趣與專長無法在課程中充分發揮。
• 教育重心偏重考試,缺乏自主探索與職涯規劃。
這樣的制度導致學生學習動機不足,也不利於個人潛能的發展。
二、政策目標
建立「必修+選修」制度,讓學生像大學生一樣能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培養自主學習與未來職涯所需能力。
三、具體做法
共同必修
• 保留國語文、英文、數學等基礎能力科目。
• 科目難度分層,例如基礎數學、進階數學,讓學生依需求選擇。
多元選修
• 增設跨領域課程,如心理學、法律入門、財經理財、程式設計、影像剪輯、創業實務、音樂創作等。
• 學生可依興趣及未來規劃自由選修。
探索學群課程
• 高一設計「探索課」,讓學生先體驗各學群(理工、人文、藝術、商管…),再於高二、高三逐步聚焦。
跨校資源共享
• 推動縣市層級的「跨校選課平台」,讓不同學校學生能互相修課,提升教育資源利用率。
學習成果認證
• 除了筆試,學生也可用專題報告、作品集、實習經驗等作為成果認證,與升學管道銜接。
四、預期效益
提升學習動機:學生學自己想要的,更願意投入。
減少資源浪費:避免學了用不到的知識。
提早探索職涯:高中階段即可摸索專長,降低大學轉系或迷惘的比例。
培養多元人才:不再只有「考試型人才」,也能培養藝術、技職、創新創業等多面向能力。
五、可能挑戰與因應
• 挑戰:學生太早放棄某些基礎學科,導致能力落差。
因應:設計「分層必修」,確保基本能力不缺。
• 挑戰:學校師資與排課困難。
因應:透過跨校合作與線上課程彌補師資不足。
• 挑戰:學生自我探索不足,不知道該選什麼。
因應:增加生涯輔導與高一探索課程。
📌 總結:
這項政策能讓教育從「填鴨式」轉向「自主式」,幫助學生找到真正的興趣與方向,培養符合未來社會需要的多元人才。
📈 利益
1.學生
:有更多自主選擇權,學習動機提升。
能提早探索興趣與職涯方向,少走彎路。
2.教育體系
:減少填鴨與考試壓力,課程更有彈性。
培養跨領域、多元能力的人才。
3.社會
:未來勞動力更符合產業需求。
不再只有「考試型人才」,而是更多創新、技職、藝術等不同領域的專業。
🌍 影響
短期:學生更有動力,課堂參與度增加,校園氛圍更活躍。
中期:升學方式將更重視專題、作品集與實作,不再只靠筆試。
長期:台灣教育能培養更多元人才,提升國家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