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然
已附議8 (尚餘17日)
尚須4992個附議
一、建議事項
明確區分手機與智慧型手錶的功能與使用範圍
教育部應在草案中針對「智慧型手錶」做出明確定義,避免將其與手機混為一談,導致不必要的限制。
鼓勵學校制定智慧裝置使用守則而非全面禁止
各校可依實際情況訂定智慧裝置使用規範
促進數位素養教育,協助學生正確使用科技產品
將管理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自律與判斷,而非一味限制其接觸科技。
二、利益分析
提升學生安全與溝通便利性
智慧型手錶可用於緊急通訊、GPS 定位及健康監測,是學生與家長之間保持聯繫的工具,特別對低年級學生及特殊需求學生更為重要。
促進數位學習與科技素養
若妥善規劃使用方式,智慧型手錶也可支援學習,例如行事曆提醒、計時功能、健康紀錄等,有助於養成良好的自主管理習慣。
避免政策過度干預與學生反感
一刀切式的限制可能引發學生與家長反彈,若能區分用途與使用情境,有助於推動更具接受度與實際效益的校園科技政策。
三、潛在影響
正面影響(若採納建議):
政策更具彈性與時代性,避免與實際生活脫節。
增進師生、家長間對規範的理解與合作。
有助於推動兼顧紀律與創新的教育環境。
負面影響(若維持限制):
學生失去緊急聯繫工具,可能降低安全保障。
家長與學生產生不滿,質疑政策過度干預日常生活。
阻礙學生適應現代數位社會的機會,與國際趨勢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