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應盡早放寬我國對移工人數以及可參與之行業別項目增加

提議者 貓居士

檢核未通過

目前進度

點擊顯示前一個提議進度 點擊顯示後一個提議進度
提案
2023-06-02
檢核不通過
2023-06-13

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

如題,應盡速開放我國之移工人數以及增加可參與行業類別

利益與影響

近年來,中華民國少子化、缺工相關之議題已經越演越烈,直至今日已發展為不可收拾之況,台灣少子化本已不是傳說,打從2014甚至更早之前就已經不斷有學者專家提出緊告,甚至相關模組分析(例如國發會)都已明確表示要是事態再照這樣住況下去,台灣到了2050年台灣人口將不達2000萬甚至到了2070年更會低於1500萬人,缺工必定有其中之因素是由少子化所衍伸出來,這點毋須贅言,當然大環境造就缺工因素不會只有一點,還有比如像是近年來尤其從2020病毒開始,台灣數位科技業電子製造等等產業一枝獨秀蒸蒸日上,也已是人盡皆知,這些時代紅利上的產業造就眾多新中產、財富轉移、年薪百萬、千萬甚至身價過億之年輕一輩已不是罕事,長遠宏觀來看,這對國民乃是百利而無害,但也造成一些新的社會現象,比如現今媒體資訊發達,時不時常常有科技新貴甚至高階作業員工程師在網上討論、分享自身薪酬亦或是公司福利,這造就多數的國民也開始對這些行業心生嚮往,甚至前仆後繼地往該產業去發展,這些公司也因應營收不斷提升而持續招聘心血,造成這些產業公司產生強大的磁吸效應,高受薪的族群增加本應是我國的一樁美事,但殊不知竟造成龐大的社會副作用,人性使然天下沒人會嫌錢多,大多數的人在知道這些資訊後難免生欣比較的心態,但不同業太不同業種甚至招聘這些人的自身條件都大有不同,我們說白話一點,莫非人人都有台清成政的高學歷?人人都懂程式語言?人人都會操作機械手臂,大數據等等之技術能力?求職者未必會考慮自身與該他行賺取高薪之任職者的自身條件,加上媒體報章、政治目的政府官員的斷章取義,塑造成近乎沒有年薪百萬、月休10天以上、每日工作6小時以內的工作條件一率都是【慣老闆】【黑心企業】等等的負面標籤,但事實真的如此嗎?這不同行業所需要具備的能力本屬不同,工程師科技數位之所以剛任職就高薪那是因為這些特定族群都是在進入公司甚至職場之前就已具備某些特定能力,但像服務業就不是如此,很多人說服務業低薪,我們暫撇除掉那些非法刻意壓榨員工的管理者公司不談,更多的實況是,該產業對於高報酬者必須要是要有具備管理能力、年資、熟悉本公司現場工作的能力並且通過可何亦或是達成特定目標業績亦或是當責才可取得高報酬,比如一家便當店來說,剛進公司的新手對於工作動線、設備操作、SOP都不懂的情況下如何一來公司就和原本就具備高階能力例如編寫程式語言之工程師相比?再者,招聘員工的條件有一樣嗎?生理條件有一樣嗎?傳統產業年薪幾百萬的廠長、業務大有人在,但他業種業態屬性本就不同,又豈能相提並論呢? 科技業畢竟跟傳產業性質不同,他們可以透過硬體的力量大量製造完成前置作業,餐飲業怎麼做?若要這麼比的話,那何不比照GOOGLE、特斯拉、微軟、亞馬遜等企業之基本薪資做標準,那不是對勞工更有利?以特定行業族群來審視其他行業的福利來做為標準,這真的客觀中立嗎? 台灣的服務業佔了GDP 59.9%,若依時下普世價值年薪沒有百萬就都是慣老闆黑心企業,那台灣服務業佔了我國GDP 59.9%,我國將近一半企業都是慣老闆黑心企業?

 看看世界各國對於移工的比例

新加坡 - 36.8% (2020年勞動部統計)

英國 - 10.2% (2020年勞動部統計)

美國 - 18.1% (2022年美國勞工部統計)

現在世界各國都缺工都在搶移工,唯有台灣在此政社上還在用近乎鎖國的態度面對,甚至限制特定產業才可以引進移工,這已經在產業對於勞動需求的供需上大大失衡,

駁斥搶工作ㄧ說

如果開放移工就是讓他們搶本國人工作,那按照這個邏輯南韓日本美國新加坡等等也都是讓外國人搶本國人工作囉?少子化高齡化保費問題他數據就攤在那邊,分母分子他就是個數學問題,今天就算所有公司基本工資都調到10萬起跳,依照現在國內的人口他也還是會有勞動力缺口,這數字的東西騙不了人,不要再為了選票而選擇視而不見避重就輕,你今天就算真的要推週休三日還是什麼的,沒有足夠人口就是空談,不要說台積電就算是微軟特斯拉亞馬遜谷歌這些頂級科技公司也是需要人,「減少」勞力跟「不需要」勞力他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事情,完全都不需要員工就可以創造收入的公司我相信不存在,即便有那也是極端的存在,現實世界不是小說動漫,況且台灣的風俗民情在接受新的事物科技都是相對緩慢的,看看麥當勞家樂福等等企業就知道,排斥使用數位科技的人多如牛毛,尤其是老一輩的人,這種習慣性他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改變,並非一朝一夕能改變,如果政府總是認為民間企業缺工是因為企業自己不進步不改變,那看看公家機關、市政府、醫院、學校,到現在簡單看個病開個藥單還要面對面一堆人擠在醫院排得要死的隊,怎不導入遠距離看診?一堆老師怎還不會用視訊教學?一堆公家機關申辦個什麼文件還要本人到現場怎不用生物辨識?紅綠燈還在人工設定秒數,怎不導入視覺辨識以及大數據自動調整最佳紅綠燈秒數?那所以公家機關也應該倒一倒收一收阿,不進步,是這樣嗎?撇除掉不合法成本外部化的那些非法公司不說,台灣每年產業都是在逐步成長,創業的人也越來越多,這不是壞事,看看民間有多少公司因為人力不足不敢接單,甚至是於公共工程因為人力不足一二三再而三的延旦工程,浪費民脂民膏難到要大家接受說這種事應該要是常態嗎?!這樣產業沒辦法發展內需、稅收每況愈下,企業不斷縮編、歇業、外移,資本家不願投入,那這個國家有何未來?

有多少優秀的老店工廠因為缺工而被迫關門大吉?這10年來政府利用這種近乎鎖國的方式來限制勞動人口,導致現今狀況變得如此嚴重,竟然還大言不慚武斷的認為「請不到員工的公司都是爛公司,這些業者通通都是慣老闆」這種近乎霸道的態度來面對問題,那何不政府乾脆規定企業但凡沒有低薪10萬配房配車月休20天的業主一律入監服刑,亦或是乾脆就學卡達開放公職2300萬個公職基本工資20萬每日不得工作超過3小時,一個國家產業經濟再發展人力的需求也越高這不是很正常的事嗎?怎麼現在到又變成是「所有」業主的問題?這道理何在?

0 已關注 關注

附議名單

2020-11-12
 
資料共筆,

您也許感興趣的點子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眾開講政策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審計議題還有...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