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WeileMingtian
已附議2 (尚餘58日)
尚須4998個附議
背景說明:
我是一位來自韓國,在臺灣深耕研究的學者。我熱愛臺灣的自由學術風氣,也珍惜臺韓之間日益緊密的夥伴關係。然而,正是這份珍惜,讓我對於一個阻礙雙方共同發展的行政壁壘,感到責無旁貸,必須提出建言。
每當我的研究、或是學生的交流需要用到韓國文件時,都必須面對極其繁瑣、耗時且昂貴的驗證程序。學術交流的困難已是如此,我完全可以想見,在分秒必爭的商場上,臺韓企業家們所面臨的困境將會是多麼巨大。這早已不是我個人的不便,而是阻礙了知識的傳播、人才的流動,甚至堵塞了兩國經濟命脈的嚴重國家級損耗。因此,我懇請臺灣政府能正視此問題,並尋求務實的解決方案。
臺韓關係的重要性與行政程序的落差:
臺灣與韓國,早已是彼此不可或缺的「核心夥伴」。2024年,雙邊貿易額已突破577億美元,我們互為對方前五、六名的貿易夥伴。在半導體領域,以TSMC與三星電子為首的兩國企業,共同構成了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在文化上,每年近250萬人次的互訪,以及超過一萬名臺灣考生報考的韓語能力測驗(TOPIK),都證明了我們之間深厚的民間情誼。如此熱絡的交流,也直接反映在人民之間極高的好感度上。根據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TAEF)2025年初的調查,高達85%的臺灣年輕人對韓國抱持正面觀感;同樣地,韓國的民調也顯示近八成的民眾對臺灣具有好感。這證明了改善雙邊交流的障礙,是符合兩國絕大多數民意期望的。
但與此等重要的夥伴關係完全不相稱的,是我們落後數十年的行政效率。當韓國與全球超過120個國家(包括日本,甚至最近的中國)都已透過「海牙認證(Apostille)」簡化程序時,我們臺韓之間卻仍舊沿用著最原始、最沒效率的方式。
無論是韓國文件要在臺灣使用,或是臺灣文件要在韓國生效,兩國人民都必須面對一趟複雜且昂貴的行政苦旅。一份韓國文件,必須先後訪問位於首爾不同區域的韓國外交部與駐韓國台北代表部;反之,一份臺灣文件,也必須在臺灣經過公證、外交部領事事務局驗證後,再送到位於臺北的駐臺北韓國代表部取得最終驗證。這個過程,迫使許多人不得不尋求代辦,其成本經估算,每年正讓我們雙方共同損失將近10億新台幣的社會經濟成本。這是一筆因為不必要的行政程序而憑空蒸發的巨大財富。*
更根本的問題是,這整個流程,並無法實質保障文件的可信度。最終階段的領事官員,不僅不會審查文件內容的真實性,甚至也不會向原發證機關確認官印的真偽。其唯一的動作,僅是將文件上的印鑑,與存檔的樣本進行形式上的比對。這一切都證明了,這不過是一道為了行政方便而存在的表面功夫。我們每年正為了這個幾乎沒有實質審查意義的「印鑑比對」流程,浪費掉將近十億新台幣的社會經濟成本。
一個已經被證明的可行方案:
有人或許會說,因為國際政治的特殊性,臺韓之間難以簽訂此類協定。然而,這並非事實。我們已有一個最完美的先例,那就是2024年正式生效的「臺韓所得稅雙重課稅防免協定」。
這個協定的簽署告訴我們:只要對雙方人民與企業有利,即使沒有正式邦交,臺韓之間依然有智慧、有能力找出務實的解決方案。既然最複雜敏感的稅務問題都能解決,相對單純的文書驗證程序,斷沒有無法改善的道理。這完全取決於政府的決心與意志。
我們的提議:
為促進雙方的共同利益,並展現臺灣作為一個高效率現代化國家的治理能力,我代表所有在臺韓人,並為所有與韓國交流的臺灣朋友,懇切提出以下請求:
這項改革,不僅能為我們的學生、家庭與企業節省巨大的成本,更將成為深化臺韓夥伴關係、促進雙方共同繁榮的催化劑。懇請各位朋友附議支持,讓我們的政府聽見務實理性的聲音,共同為更美好的臺韓未來,邁出關鍵的一步。
----------------------------------------------------------------------
* 每年近10億新台幣經濟損失估算依據(保守估計)
本提案若能落實,將為臺灣與韓國雙方帶來巨大且實質的利益與正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