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第三方支付淪為詐騙集團詐騙管道 應加強管理

提議者 linda

已附議284 (尚餘56日)

尚須4716個附議

目前進度

點擊顯示前一個提議進度 點擊顯示後一個提議進度
提案
2025-05-09
檢核
2025-05-13
檢核通過,自次日進入附議階段
附議中

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

隨著數位金融與電商蓬勃發展,

第三方支付

已成為民眾日常交易不可或缺的工具。

但近期越來越多詐騙集團利用這些平台作為詐騙金流的「中繼站」或「收款帳戶」、甚至利用各種藉口,盜用被害人帳號,

或讓被害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直接將款項匯入詐騙集團所控制的第三方支付帳戶中。

針對第三方支付平台遭詐騙集團濫用成為詐騙工具,

建請政府相關單位研擬更嚴謹的管理機制,

例如結合偵測、實名驗證、法規管理等等

杜絕第三方支付平台成為詐騙洗錢、收款、轉帳的溫床!

 

相關案例:

2024年12月,一名高雄市民因誤信網路投資廣告,依指示將30萬元分批匯入第三方支付帳戶中,事後才發現該帳戶是人頭戶,警方追查後發現此帳戶與20餘件詐騙案有關聯。

 

台北市某高中生在社群網站上看到兼職工作廣告,誤信「幫忙收款可賺手續費」,將自己的第三方付款平台帳號提供給詐騙集團使用,成為詐欺共犯。

 

以上只是眾多案例中其中一小部分,

下一個受害者很可能就是你我身邊的人親朋好友!

 

關於第三方支付,目前有幾個問題

實名驗證不嚴謹: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帳號的開設與實名認證寬鬆,導致不法分子得以大量註冊人頭帳戶。

 

缺乏即時金流監管機制:現行監理體系未能即時掌握異常金流或頻繁轉帳模式,導致詐騙金流迅速流通,警方介入時已難以追查。

 

平台與警方合作不足:部分平台對使用者資料保護高度保密,雖保障隱私,卻也造成辦案困難。

 

平台使用者遇到問題被踢皮球:例如通訊app被盜用、行動支付被盜用找不到政府機構協助,反觀銀行、壽險都有權責單位處理,監管上也相當嚴格,

但同樣涉及金流、支付的第三方機構卻是灰色地帶,遇到問題民眾只會被當成皮球踢來踢去,對使用者而言毫無保障

 

政策建議與改善措施:

1.強化實名制與多重驗證制度

2.建立可疑金流即時警示系統

3.高風險金流應予以示警

4.強化業者責任,例如若資料外洩或未能落實身分驗證,業者需承擔相關責任

5.建立全國性的詐騙收款帳戶黑名單查詢平台,供民眾查詢

 

利益與影響

 

如果政府可以積極推動上述措施,

相信可以大幅減少第三方支付詐騙的案例,

保護民眾財產安全的同時也健全數位金融秩序,

有了安全的交易環境,使用者自然也更願意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

並也也會對政府更有信心,

相信對政府、民眾、業者來說會是三贏的局面。

執行時間5天
2 已關注 關注
 

附議名單

2020-11-12
 
資料共筆,

您也許感興趣的點子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眾開講政策還有...

您也許感興趣的審計議題還有...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