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陳昱綸
已附議126 (時間已截止)
尚須4874個附議
請搭配此處所有圖片連結:https://reurl.cc/anlxLG
台灣房價收入比在2021年位於全球排名第14,一個人要不吃不喝21年才能買房子(參考圖一),而財政部卻公布2020年底,全台共有48.2萬人擁有非自住房屋,其中更有1,747人擁有十間以上的房子(參考圖二)。
可見台灣房價問題迫切急需處理!
而是為什麼原因讓台灣房價年年飆升?其中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央行長期執行低利率政策(參考圖三)。
有人會說,低利率政策不是很好嗎,可以鼓勵且使民眾更有能力可以買房,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由(參考圖四)可見,台灣50年來利率與房價的趨勢,可以明顯看到,當利率高時,房價自然下降;反之,利率低的時候,房價則高攀不起。
那為何會這樣呢?有人會說因為房屋的需求變高競爭者變多,自然而然房價就上漲。但由《為何你買不起房子?》本書作者提出了更深層的看法也就是房屋—金融反饋循環。(參考圖五)
當百姓借房貸時,百姓的債務負擔就會增加,進而導致消費能力下降;而消費能力下降則又導致公司的所得減少,企業沒錢,商業投資就會減少、給勞工低薪。最終,勞工因為低薪又會導致去借貸,最後就是以債養債,惡性循環。
而最可怕的是,你以為高房價創造的經濟繁榮是真的嗎?對社會上來說,其實根本沒有任何實質生產,而且大部分因投資房地產而賺到「經濟租」的人,通常賺到一大筆錢之後,又會跑去投資房地產,因為他們知道,投資房地產穩賺不賠,風險小,投資報酬率又高。舉例來說:英國,進20年來的GDP增長基本上都是土地與房屋的增長,根本沒有任何實質、有生產力的財富增加(參考圖六)。
也就是說,如果英國拿掉土地和房子那根本是一個超落後國家。
而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台灣。近幾年,台灣在不動產放款佔GDP比率已接近50個百分比,也就是全台灣人把一半的錢都投在房地產裡面。
為了避免以上種種情形,
我們必須進行金融改革,使銀行把重心將房貸轉移到商業借貸,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提高利率!
因為當金錢流入企業,就會創造出實質生產;反之,若金錢流入房地產,那房價勢必會增長。
也就是下圖的生產性貸款創造的良性循環。(參考圖七)
各位還記得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台灣如何創造經濟奇蹟的嗎,因為當時台灣有進行信貸管制,政府會先預先設定GDP增長目標再估算所需發放的貸款總額,且同時利用高利率限制房價上漲。(參考圖八)
由圖可看出1970年代台灣其實有一次的房價上漲,但當時的總統蔣介石大幅提高利率來抑制房價。也就是說當時政府做了正確干預,將銀行貸款都放在有實質生產的經濟活動上,例如:十大建設。
1980全球銀行逐步私有化,而銀行為了追最大效益及最低風險就自然而然偏好房貸,這就是進一步導致房價上漲的原因。但我們可以看看德國,德國的商業貸款比例比房貸還要高,很大的原因是德國大部分都是「利益相關人銀行」,以長期信用作為借貸標準,而不是以房子作為抵押,且規定多數商業貸款給中小企業,使他們能進行實質上的經濟生產。也是為何德國在2008全球金融海嘯時損害很小,那是因為他們多數投資都是實質投資而非房地產。
另外抑制房價還有其他兩個方法,這裡稍作補充:
1.提高持有房屋稅收(因為基本上損害到的都是本來就很有錢的人,根本無傷大雅,反而是個人所得稅會進一步減少民眾的消費能力。但就如同行政院長蘇貞昌院長所說,怕會錯殺無辜,且本來就有許多政客自己都在炒房,要徵稅或許稍加困難,但其實還是有非常多方法能改善這幾點,只是看政府願不願意執行而已。)
2.多建設公共住宅
房價問題也可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當進行其他投資相較於買房更划算,他們自然而然就會去投資別的,但當今就是因為投資房地產等收經濟租,根本穩賺不賠,於是投資客就投資房地產就好啦,根本不用承擔其他風險。也就是說,政府應該
將國家把資本導向生產而非不動產
要解決房價問題必須先搞清楚房子是用來住的,是人人都希望擁有的溫暖的家,可以遮風擋雨,而不是商人拿來投資賺錢的,當今社會房價普遍偏高的原因即是房屋的交換價值大於了它的使用價值,淪為投機者賺錢的工具。
參考資料:
謝麗娜(譯)(2021)。經濟學《為何你買不起房子?》(原作者: Josh Ryan-Collins)台灣:手民出版社。(原出版年:2018)
超級歪《為何你買不起房子》說書【公共政策/經濟學】https://youtu.be/xfkGFHcR9zc
1.人民有錢買房,且間接緩減少子化問題
2.炒房客受損,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