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主(協)辦機關 環境部

新世代污染鑑識及感測技術開發計畫(2/4)(112年度辦理情形)

開始於111年01月01日結束於114年12月31日

目前進度

啟動囉
111/01/01
  (第4年 / 4年)
   
   
   
預計完成
114/12/31
計畫類別
科技發展
管制級別
部會管制
管考週期
每季

年計畫經費

0(千元)

年度目標

1. 持續全面性環境介質溯源新技術發展與應用。2. 持續精進新興水質感測元件,水質感測器應用多元化。3. 持續進行飲用水新興污染物篩選,研提管制標準修正建議。4.持續推動聲光波物理性公害鑑測及防治技術之科技研究政策。

重要執行成果

計畫亮點:「1. 完成六項優先評估物質全氟丙酸(Perfluoropropionic acid,PFPrA)、全氟戊酸(Perfluoropentanoic acid,PFPeA)、六氟環氧丙烷二聚酸(hexafluoropropylene oxide dimer acid,HFPO-DA)、全氟戊烷磺酸(perfluoropentane sulfonate,PFPeS)、全氟辛烷磺(醯)胺(perfluorooctanesulfonamide,PFOSA)、全氟癸酸(Perfluorodecanoic acid,PFDA)篩選,並已於 6 處淨水場(包含新山、直潭、板新、新竹第二、豐原第二、高雄坪頂等)完成三次採樣含基本水質分析及六項優先評估物質檢測分析。2.完成27種未列管新興污染物3,349處次之水質抽驗。3.1.A.論文:已完成6篇論文發表。在國內外期刊部分,分別針對「雙光源小型化光學濁度感測元件的研發與應用成果」及「針對流域管理與科技執法面的應用」,於國際期刊”Sensors(Impact factor 3.847)”及國內期刊”工業材料雜誌”共計發表了「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Online Modularized Device for Turbidity Monitoring」、「水科技物聯網之發展與應用(上)」及「水科技物聯網之發展與應用(下)」3篇期刊論文。在國內外研討會部分,分別針對「臺灣水質感測物聯網即時監測水質與數據分析」、「光學感測元件於水及廢水之實場應用」及「111年科技計畫成果」,於”ALLSENSORS 2023研討會(Venice, Italy)”、”SPIE Sensors & Imaging 2023年會(Amsterdam, Netherland)”及”112年環境科技論壇(Taipei, Taiwan)” 共計發表了「Strategy for the Deployment of Water Internet of Things (WIoT) in Taiwan」、「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n Innovative Online Modular Device for Both Water and Wastewater Monitoring」及「111年度高效化智慧水聯網研發應用及專案管理計畫應用成果」3篇研討會論文。藉由國內外期刊與研討會論文發表,推廣及展現水質感測物聯網發展成效。4.G.智慧財產:申請「髒污偵測模組、自動潔淨模組、偵污自潔裝置及應用其之方法」,案件規劃申請中。5.H.技術報告及檢驗方法:持續收集國際「水質感測元件」之發展現況資訊,根據研究結果,預定於112年10月底完成技術報告1份,強化相關技術之推動及應用。6.已完成3處PM2.5採樣以及成分分析與銨鹽氮穩定同位素比值分析。7.在桃園大潭發電廠、臺中東海大學及忠明中學共三處地點,分別於平日和假日採集8個PM2.5樣品。該PM2.5樣品與A549細胞共同培養24小時之後進行細胞毒性檢驗。細懸浮微粒展現的細胞毒性有地域性的差別,且不同採集時段收集到的PM2.5顯現出明顯不同的細胞毒性。PM2.5樣品為國立陽明交大合作提供。」 / 關鍵成果:「1.本年度彙整蒐集觀察清單物質本土淨水廠檢測資料,其中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經評估於我國飲用水中暫無顯著危害,改列蒐集清單以有效運用檢測能量。2.本計畫調查分析六項全氟化物及於我國6座淨水場原水、清水中之濃度及淨水程序中之濃度變化,三次採樣均未檢出,顯示於我國暫無顯著風險。3.執行27項未列管新興污染物抽驗共3,349項次,累積本土飲用水中新興污染物濃度資訊,並據以提出後續抽驗建議,將檢測能量做較合適的運用。4.完成我國20處次同時進行總菌落數、總大腸桿菌、糞生大腸桿菌群、E.coli、腸球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等微生物指標本土配水檢測資料建立。5.彙整近十年不同水源新興污染物檢出情況,研析污染物特性提出建議我國於各類水源中應關注的污染物。6.水質感測器精進與優化部份之效益與突破如下:(1)感測器前處理部分:開發出新型前處理過濾裝置,可增進取樣代表性;(2)設備優化部分:新增光學設備自動校準功能,能夠在環境場域感測時自動修正光學訊號強度並增加量測的穩定與準確度;(3)自動潔淨部分:設計自清洗機制於移動式水質感測器並完成初步驗證,在有增設自清功能的電極可延長維運時間兩倍;(4)遠端餘氯監測部分:本計畫建置之餘氯感測設備與商用儀器均呈現適度或良好以上的相關性。在軟體感測方式的建立結果顯示利用ORP與pH值可成功建立線上餘氯軟體感測器,成功反應出水中餘氯的相關性與趨勢,提升遠端監測餘氯濃度之可行性。7.水質模式模擬部分,根據負荷延時曲線分析結果,目前氨氮污染在各流況下均相當嚴重,污染來自點源及非點源,各流況之需削減率皆在96%以上。至於涵容能力時空趨勢應用方面,政策情境一在三種天候條件下模擬大埔橋上游設置氨氮削減設施之成效,結果顯示除設施附近水體水質有明顯改善外,其餘中下游氨氮污染削減有限;政策情境二推算削減率98.3%情境下之水質變化,結果顯示晴天乾流量條件下全流域之氨氮濃度均能符合水質標準(0.3 mg/L),也驗證LDC法推估涵容能力之可行性。」

新世代污染鑑識及感測技術開發計畫(2/4)
112年實際執行趨勢圖
 年累計執行進度(%)  年計畫經費達成率(%)

年累計預定進度(a)(%)

年累計實際進度(b)(%)

進度比較(b-a)(百分點)

年計畫經費(c)(千元)

年累計執行數(d)(千元)

年計畫經費達成率(d/c*100%)(%)

註1、年計畫經費執行率=截至目前之年累計執行數/年累計分配預算數*100%
註2、本頁面圖表配合計畫管制週期進行更新調整,若管制週期為季報或半年報,可能出現部分月份為空白之情形。
註3、部分計畫之推動未編列年計畫經費,可能造成年計畫經費執行率為0的情形。

留言總數 0留言 0 關注


新世代污染鑑識及感測技術開發計畫(2/4)(112年度辦理情形)
新世代污染鑑識及感測技術開發計畫(2/4)(112年度辦理情形)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