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於111年01月01日結束於114年12月31日
0(千元)
無落後。
大學分項:1.夥伴學校接觸數位學習不久,中心學校的引導有限。持續加強輔導,由本部及計畫辦公室每月與聯盟開1次工作會,了解各聯盟執行情形,並於雙月的聯盟交流座談會中,邀請學者專家針對聯盟執行困難點給予短講,或協助輔導。2.磨課師或遠距課程已經上架,但線上經營及教學模式仍待加強。後續將針對線上經營及教學模式給予主題演講,此外也要求聯盟撰寫種子教師數位教學案例,並彙整公開,以提升教師線上經營及數位教學的能力。中小學分項因疫情關係,國際間大部分的中小學因持續關閉而無法正常運作,在接洽國際夥伴學校進行國際交流時特別困難,面對疫情下的國際交流困境,除了積極和已解封的國家進行洽商之外,另透過數位媒體和各種教育社群進行宣傳,期盼擴展交流對象。
1.盤整教師增能資源及建置教師數位教學能力架構。2.建立數位學習聯盟,推動跨校合作。3.建立課程模組共享機制,強化課程模組化及再利用。4.善用科技活化中小學教學,擴大知識創新應用5.介接縣市與學校推廣,漸次扶植中小學發展創新課程教學
計畫亮點:「1.6個大學聯盟合計辦理140場教師教育訓練活動,有7,680位教師參與。有164位教師連續參加3場次以上活動,並搭配校內輔導機制,被學校認可為種子教師。164位教師開設496門磨課師或遠距課程,課程修習人次達3萬餘人。顯見相關培訓確達其效益。2.根據聯合國SDGs(17個目標)發展中小學主題跨域課程,並推動國際社群交流,運用國際數位學習平臺,發展具國際合作學習特色之跨域課程,2022年與菲律賓、馬來西亞、日本、美國、德國、印度、泰國、越南與南韓等9國之中小學進行國際交流。」 / 關鍵成果:「計畫以教師數位教學增能為主軸,深化校園數位學習。111年中小學辦理教師增能研習共12場次,培訓教師1,200人次;計有16校、296教師人次教授主題跨域課程。大學開設磨課師118課次,每課次平均1,604人註冊並有37,306人次使用課程內容;開設跨校遠距課程72課次,每課次平均428人次註冊並有33,763人次使用課程。平均註冊人次及使用人次都有大幅提升,顯見課程品質、教師數位教學能力與學校經營機制都有加強及改善。另外,經由計畫引導,參與學校課程榮獲Class Central推薦為2022年250門史上最佳課程。」
年累計預定進度(a)(%)
年累計實際進度(b)(%)
進度比較(b-a)(百分點)
年計畫經費(c)(千元)
年累計執行數(d)(千元)
年計畫經費達成率(d/c*100%)(%)
0留言
0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