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於108年01月01日結束於111年12月31日
0(千元)
本計畫暫無。
本計畫暫無。
本計畫目的在於配合國家綠能科技政策,整合在地產業,推動關鍵產品的技術研發,強化綠能科技研發產生實質產業化效益,並以國內離岸風力、太陽光電等再生能源的開發需求,發展綠色能源,協助推廣再生能源大規模使用,進一步推動綠能產業進軍國際市場。1.離岸風力發電產業:建立第一階段開發商離岸風電產業關聯項目查核機制,確保落實在地化產業鏈。同時因應未來離岸風場運維需求,推動建置離岸風電產業運維中心,以帶動相關產業鏈。並針對離岸風電區塊開發在地化供應鏈先期技術進行研究,以利未來產品技術布局。2.太陽光電產業:運用政策的內需市場帶動產業升級轉型,推動跨領域系統整合,發展多樣化場域應用。
計畫亮點:「1.離岸風電產業 (1)建立產業專區及研發基地-國際大型風力機產製合作A.運用114 年5.7GW 離岸風電潛力場址政策誘因,推動產業關聯執行方案,使國際開發商自主承諾協助建置在地供應鏈。B.因應國際風力機大型化趨勢(風力機單機容量達12MW 以上),建構在地產業研發環境與強化大型離岸風力機關鍵核心技術升級輔導,促使國際風場開發商與系統商鏈結在地產業鏈,共同合作切入新興離岸風力機研發體系。C.輔導金豐及韓商CSWind 於臺中港42 號碼頭,完成塔架廠房改建及生產(單機容量8MW及9.5MW ,未來單機容量14MW)。(2)打造離岸風電國家隊A.輔導風電業者於臺中港及臺北港建置廠房,進行技術移轉及合資生產。B.運用潛力場址與遴選機制,推動國際合作建立離岸風力機零組件及水下基礎在地化。C.完成9~14 MW風力機關鍵零組件及水下基礎在地生產。D.興達海基投資68億於興達港建置水下基礎製造工廠,並分別與沃旭(單機容量8MW)及中能(單機容量9.5MW)簽訂套筒式水下基礎合約。E.先進複材與Fassmer合作生產鼻錐罩、機艙罩(高雄小港臨海工業區),110年5月已完成機艙罩首件生產(單機容量9.5MW)。F.世紀風電投資60億於臺北港建置水下基礎製造工廠,並分別與CIP(單機容量9.5MW)及富崴(台電二期) (單機容量9.5MW)簽訂套筒式水下基礎合約。(3)切入亞太風電市場A.天力與Vestas合作,投資30億於臺中港工業專業區(II)建置亞太第一個大型離岸風電葉片廠(大陸除外)。B.永冠與SGRE簽MOU,投資52.2億於臺中港工業專業區(II)設亞太第一個大型離岸風電輪轂、機艙底座鑄件廠。 (大陸除外)2.太陽光電產業 (1)總計促進太陽光電業者投資16.04億元,增加產值106.8億元,新增就業258人。(2)推動立創光電、兆勁科技、永記造漆等3家業者投入太陽光電關鍵技術開發,將分別發展高效率太陽能電池量測設備、太陽光電系統智慧控制元件、鋼結構耐蝕表面處理等技術,提升產業技術競爭力。(3)輔導茂迪、聯合再生等業者發展高效能模組產品,提升國產太陽光電模組之輸出功率達385W,將有助於增加太陽光電設置量,加速我國太陽光電設置目標之達成。(4)推動中租集團進駐台南沙崙綠能科學城示範場域,促進南部綠能產業聚落發展。(5)推動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系統商業公會與日本太陽光発電檢査技術協会(J-PITA) 交流,台日雙方就太陽光電系統維運等議題進行視訊會議討論,並建立定期線上交流會議機制,將有助於台日國際交流。」 / 關鍵成果:「本計畫暫無。」
年累計預定進度(a)(%)
年累計實際進度(b)(%)
進度比較(b-a)(百分點)
年計畫經費(c)(千元)
年累計執行數(d)(千元)
年計畫經費達成率(d/c*100%)(%)
0留言
0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