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於109年01月01日結束於112年12月31日
0(千元)
強化食品添加物名稱正規化與鍵值索引轉譯方式,提升資料庫間之資料品質,完善跨部會系統鏈結,以達流向追溯追蹤及分析應用之目標;另針對高關注化學物質品項流入食品供應鏈進行風險偵測分析,進而建立風險偵測模組,產出風險研析報告,精進食安事件之預警功能。藉由辦理訓練班、研討會與專家會議等檢驗相關活動將可有效推廣食品檢驗技術與知識,厚植國內檢驗人員的檢驗能力,提升整體檢驗量能。另藉由製作多媒體的課程影片與檢驗方法國際化(英譯),降低學習難度,增進檢驗人員學習意願,也確保檢驗能力達國際標準,有效捍衛食品安全與消費信心。
計畫亮點:「1.彙整111年食品安全快速通報系統、國際食品消費者紅綠燈、RASFF及歷年國際回收警訊等共1,394筆國內外輿情資料,透過分析歷史稽查紀錄,新增45種易不當添加之食品添加物或化學物質於其相應食品之風險組合,並針對「生鮮冷凍冷藏畜肉/亞硫酸氫鈉」、「烘培炊蒸製品/苯甲酸」、「酒醋/低亞硫酸鈉」、「乾製加工水產品/對羥基苯甲酸」及「麵製品/二丁基羥基甲苯」等5種食品品項或化學物質組合進行延伸預測,掌握潛在食安風險。2.串聯食品雲、化學雲及跨部會資料,勾稽比對歷史稽查紀錄及業者交易流向,並精進食品歸戶機制,提升食品雲食品名稱、食品添加物名稱及跨系統業者身分辨識比對率及有效資料量,分析持有風險組合的高關注業者之違規風險,完成2份化學物質食安風險研析報告,提供建議優先稽查清單作為稽查參考,經實地稽查,有1家業者具食品添加物三專管理不合格情形,經輔導後已複查合格,強化業者對於添加物之管理。3.促進與地方政府衛生局及民間認證檢驗實驗室之技術交流,透過製作檢驗方法操作教育影片、公開徵求檢驗方法、維護「食品檢驗技術交流平台」網頁及推廣檢驗方法教育訓練等資源,提供多元管道以促進檢驗方法的共享;「食品篩檢資訊專區」針對高關注食品或特定物質公開徵求篩檢產品,提供業者快篩技術研發方向之參考,並持續審核及公開產品資訊,拓展與食品快篩試劑開發業者之溝通管道。4.採用資訊科技技術,建立智慧化實驗室管理系統,擴增儀器訊號介接類型與傳輸裝置,實現全面電子化管理,提升檢驗效率及文件管理之追溯性。5.為強化驗證稽核員專業知能,提升驗證品質,於食品衛生安全管理驗證資訊系統新增稽核員教育訓練功能,利用線上方式進行系統性教育訓練及考核,由資訊系統彙整各稽核員訓練內容、時數、領域,藉此進行稽核員初步專業分類,俾利後續政策規劃。」 / 關鍵成果:「1.與地方政府衛生局及民間認證檢驗實驗室進行技術交流,推廣檢驗方法教育訓練;維護檢驗方法草案線上投審稿系統功能,並對外公開投稿功能,藉由提供多元投稿管道以促進檢驗方法交流;透過檢驗方法操作教育影片提升國內檢驗單位技術水平及品質,確保食的安全;英譯檢驗方法應用於國際貿易往來需求,接軌國際,減少食品檢驗之爭議。2.持續精進「食品篩檢資訊專區」推廣工作,辦理食品快篩檢驗試劑收件、審查及公布資訊等相關服務,藉由召開食品篩檢廠商教育訓練與食品快篩試劑開發業者或機構進行直接且有效的溝通,提升產品及案件審核流程之品質。3.採用資訊科技技術,建立智慧化實驗室管理系統,擴增儀器訊號介接類型與傳輸裝置,將儀器資料匯入實驗室資訊管理系統(TLIMS),以達成檢驗資訊能夠進行即時、快速及遠端傳輸之目標。4.為全面提升檢驗效率及文件電子化管理,持續優化藥物、食品、化粧品優良實驗室管理系統(GLP)中實驗相關管理平台,建立文件增修訂作業、定期審查作及查詢資料,透過行動裝置(如平板)進行實驗室稽核並彙整結果與紀錄,提供檢驗品保文件管理之追溯性。」
年累計預定進度(a)(%)
年累計實際進度(b)(%)
進度比較(b-a)(百分點)
年計畫經費(c)(千元)
年累計執行數(d)(千元)
年計畫經費達成率(d/c*100%)(%)
0留言
0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