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主(協)辦機關 農業部

推動區域精準調適體系發展穩健高質農糧產業(1/4)(110年度辦理情形)

開始於110年01月01日結束於113年12月31日

目前進度

啟動囉
110/01/01
  (第4年 / 4年)
   
   
   
完成了
113/12/31
計畫類別
科技發展
管制級別
部會管制
管考週期
每季

年計畫經費

0(千元)

年度目標

本期計畫執行之工作重點有六大主軸,包括「優勢品種育成」、「產銷鏈結技術」、「有機友善經營」、「農耕環境永續」、「省工高效農機」與「優質種原種苗」。六大主軸之計畫年度目標概述如下:一、優勢品種育成 本分項計畫目標為育成多元之耐候抗病、適地適種與具機能性之優勢新品種,增加區域作物產量或產值,促進國內外市場規模拓銷。本年度預期關鍵成果包含育成耐環境逆境或抗病蟲害、高產值之農糧作物新品種(系)10個;育成適合機械採收、加工用、耐儲運,或具有機能性成分之農糧作物新品種(系)20個;以及輔導農民採用新品種栽種比例達5%。二、產銷鏈結技術 本分項計畫目標為精進產銷鏈結以及周年化生產技術,以有效維持農糧產品之高質量與供應鏈之穩定性。本年度預期關鍵成果包含建立水稻、雜糧、蔬菜、花卉及果樹等作物穩定栽培及管理技術5項;建構園藝作物供應鏈串聯技術及花卉產業垂直供應鏈結體系共2項;以及輔導農民採用新式產銷技術比例達5%。三、有機友善經營 本分項計畫目標為擴大有機生產面積,減少不當耕作管理對環境之衝擊,加速有機種子、種苗供應。本年度預期關鍵成果包含開發整合管理技術,提升有機作物產量達10%;建立有機雜糧、特作及果樹栽培技術4項及輪作模式2項;以及開發各類疫病之防治資材或微生物製劑以提高防治率10%。四、農耕環境永續 本分項計畫目標為確保生物多樣性、土壤養分與水資源等農業生產地力,確保從產地到餐桌的農產品安全性。本年度預期關鍵成果包含非多重農藥殘留檢測法之農藥蔬果殘留檢驗90-120件;使用廣用藥劑(可尼丁、益達胺、亞托敏)超量疑慮之作物殘留普查300-350件;以及建立因地制宜養分管理策略,改良地力,提升農田生產力,增加農民收益5%。五、省工高效農機 本分項計畫目標為精進省工高效農機的開發與應用,提升務農安全性、節省人工並增進農業生產效率。本年度預期關鍵成果包含開發省工農機或農業自動化設備10種,並完成技術移轉授權業者生產;以及應用新式省工高效農機,節省農產業工作人力5%。六、優質種原種苗 本分項計畫目標為強化作物遺傳資源管理效率、培育優質種子與種苗,以提高生產力與增進產業利用性。本年度預期關鍵成果包含種傳病原細菌檢測技術項目增加70%,瓜類細菌性病害種子滅菌處理成效達40%以上,提升檢疫檢定量能;以及建立次世代基因型分析技術,提升基因定位精準度20%。

重要執行成果

計畫亮點:「1. 本年度共研發水稻、雜糧、特作、果樹、蔬菜與花卉等共計40餘個新品種(系),提供農民各項新型抗逆境與機能性等農藝及園藝作物品種之多元化選擇,提升我國整體農業競爭力。重要優良品種包括:(1) 馬鈴薯台農4號食味優良,能符合多種料理方式使用,製薯片之加工特性亦十分優良,還原醣含量低,薯片不褐化,乾物含量高,薯片產率較高。使用變溫處理來延長加工用馬鈴薯之儲藏性與儲藏時間,為創新之儲藏方式。(2) 育成台灣第一個咖啡品種「台農1號」富含堅果香氣,體脂感厚、滋味濃郁、餘韻長,達到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杯測量表80分以上,屬「精品咖啡」等級,有利臺灣咖啡產業之發展。(3) 育成落花生「台南20號」,為台灣第一個高油酸花生品種,繼美、中、阿根廷、巴西、印度正式擁有高油酸花生品種之國家,油酸媲美橄欖油,宛如花生橄欖果,且保存期從2到4個月延長為6到10個月。(4) 育成紫芽茶樹「臺茶 25 號」適製紅茶與綠茶,紫紅色芽葉的花青素含量為一般綠色芽葉的 50 倍以上,具保健機能性的價值,亦可利用於景觀栽培。2. 建立水稻、雜糧、蔬菜、花卉及果樹等作物穩定栽培及管理技術21項,包含:(1) 建立6項雜糧及3項特用作物機械化栽培及健康管理技術。(2) 完成水稻營養管理與非農藥資材應用,選獲對重要病害的有益微生物菌各1株。(3) 建立北部水資源競用區耕作模式之穩定栽培及管理技術。(4) 建立椪柑果實發育中後期氮鉀肥施用技術。(5) 建立麻豆紅柚採收成熟度判斷技術。(6) 開發鳳梨減少肉聲果肥培管理技術。(7) 輔導鳳梨供果園,推動鳳梨首輸澳洲,開發輸澳鳳梨減輕檢疫傷害技術。(8) 輔導荔枝供果園,推動荔枝首輸澳洲,開發荔枝輸澳預冷技術。(9) 開發柚皮微波萃取技術。(10) 開發柚皮萃取液保存方法及確立抑菌效果。(11) 文心蘭切花採收後田間殺菌劑。(12) 粗肋草提早採收技術。3. 推廣與輔導優質雜糧與特用作物生產:推廣毛豆高雄7-11號等4個品種5,862公頃,生產優質安全的原料,提供毛豆產品外銷,冷凍毛豆產品產值110年1-10月在日本市占率47.5%,已連續14年銷日冠軍,分別為競爭對手中國及泰國輸日產品的2.52及1.63倍。109年(109年/110年期)秋作國產紅豆栽培面積6,290公頃,產值813,628千元,主要栽培品種為高雄8號、高雄9號及高雄10號紅豆。推廣農民栽培小米臺東8號及樹豆臺東1號共計3.8公頃。完成輔導農民採用仙草新品種桃園2號推廣10公頃,佔栽種比例10%。 輔導農民種植茶樹新品種(臺茶19號-24號)栽種比例累計達2.1%。4. 開發省工農機或農業自動化設備11種,並完成技術移轉授權業者生產:(1) 完成省工農機雛型機開發11項,包括青蔥次氯酸水淨洗機、野蓮種植機、蕹菜插植機、文旦精油蒐集刀具、雷射驅鳥器、電動畦間採收輔助搬運機械、塑膠布回收機械、附掛式果園割草裝置、結球萵苣採收試驗機、綠竹筍剝殼機、自動茶葉萎凋設備等。(2) 為保護研究成果,提出專利申請8件,獲准3件(含發明1件、新型2件)。(3) 完成4項新型農機研發成果技術移轉,分別為電動履帶式高空作業車、附掛式畦間中耕除草機、外米綴蛾繁殖收集機、及小規模有機水稻自主育苗技術。」 / 關鍵成果:「優勢品種育成1. 育種技術開發:(1) 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確實可精準較有效率編輯特定目標基因,CRISPR/Cas可透過自交重新組合,快速篩選到無外源基因片段,確實可減少人力與時間。 (2) 離體葉於控制葉溫及葉柄浸潤mannitol溶液後進行氣孔導度及光合作用速率之量測與斷水處理之盆栽或田間試驗材料的結果具相似的趨勢,可能可以簡化模擬乾旱對茶樹種原影響之評估實驗。(3) 建立篩選藍紫色蝴蝶蘭育種之雜交親本方法及藍紫色蝴蝶蘭多倍體誘導與培養方式,可提高雜交後裔藍紫花色比例,提升育種效率,並可擴大藍紫色蝴蝶蘭種原在育種上之應用。(4) 整合抗病分子標誌分析、病毒接種試驗、果實特性、allele specific marker或SSR-PCR分析等結果,篩選抗病、優質的番椒候選收集系。(5) 應用HRM分子標誌,我們可在番茄苗期進行多種抗病基因之分型,選拔具有多種抗病基因之單株,提升育種效率。(6) 番石榴以莖部和根部接種二種方式評估不同基因型實生苗間對立枯病的抗病性,以莖部接種發病較快,可以應用於抗番石榴立枯病基因型的篩選。2. 計畫首創:(1) 國內研究團隊首度定位野生稻抗褐飛蝨基因,並藉由分子標誌輔助選拔,育成抗國內多種褐飛蝨族群,並維持輪迴親之早熟、優良米質與香味的台農85號。(2) 首次建立國內各地區蜜蜂品系種群之粒線體DNA分群。(3) 首次建立愛玉子雄品系生育期資料庫。產銷鏈結技術3. 特色雜糧及特用作物產業整合發展技術:(1) 建立毛豆高雄13號新品種機械化生產模式1項,適合毛豆外銷專區機械化精準耕作,可提升作業效率,降低生產成本。(2) 受COVID-19疫情影響,日本冷凍毛豆產品進口數量減少10.0%,而台灣毛豆產品110年1-11月的外銷量33,136公噸,產值7,375萬美元,外銷日本等30個國家,受新冠肺炎影響不大,僅較109年同期產值減少2.5%。其中冷凍毛豆產品的產值在日本市占率47.5%,已連續14年銷日冠軍,分別為競爭對手中國及泰國輸日產品的2.52及1.63倍。4. 農特精品導入良好農業規範提升產銷鏈結關鍵技術:(1) 110年度起累計害蟲監測數據200筆,呈現區域害蟲2次發生高峰。(2) 110年度調查田間及作業場域微生物監測數據500筆,顯現外銷萵苣生產過程微生物風險並擬定相關作業指導。(3) 建置符合全球驗證精神之木瓜、紅龍果、香蕉、萵苣、鳳梨等生產基地;香蕉已先通過TGAP 2020 PLUS之產銷履歷驗證。(4) 建立矮性菜豆最適採收期、栽培密度、肥料及水分等各項參數,提供大農場客製化生產模式參考。(5) 設計鳳梨外銷供果檢核表供外銷供果單位檢核,以穩定鳳梨外銷用果品質;生產流程提出減廢技術及除草劑減量技術建議,以因應國際農產業在循環利用及永續經營之管理趨勢。(6) 建立茶葉G.G.A.P.作業示範表單,提供欲申請Global G.A.P.認證之茶相關業者應用參考,以生產符合GlobalG.A.P.驗證標準之台灣茶葉。(7) 建立芒果、木瓜及紅龍果品質分級採樣方法訂定與外觀品質標準圖,未來可用於包裝集貨場,促進果實品質標準化及外銷供果。(8) 紅龍果示範場域(原斗果菜生產合作社)第2年GLOBALG.A.P.(option2)驗證稽核作業。(9) 收集國內主要通路商與食品業者採購標準,彙整並分析其特點,以作為制定農產品採溝分級實施標準的參考依據。(10) 以良好農業規範為基礎,整合國內各大通路之需求,制定一套通用之標準-農產品採購分級實施標準,做為未來生產與採購端的共通標準。(11) 持續於大專院校推動良好農業規範教育。(12) 應用研究人員監測技術經驗,整合監測教材及表單,使流程較易於農民操作端實現。(13) 新增番荔枝與蓮霧等多國用藥基準,可作為中國大陸停止輸入後之因應參考。(14) 協助鳳梨、芒果、紅龍果TGAP PLUS(2020)訂定,並通過日本(東奧組委會)審查,讓國產水果可作為東奧的供應食材,提升國際能見度。有機友善經營5. 完成綬草有機栽培技術,利用亞磷酸添加枯草桿菌處理可降低罹病率30.83%,苦楝油施用處理可降低薊馬危害率47.5%。施用非農藥資材使成本稍微提高,卻可維持植株外觀品質良好,使植株鮮重增加及販售價格提高,可獲得較佳成本收益,為對照組之1.78倍及2.73倍。6. 連作區及輪作區水稻產量每公頃分別為5,139公斤及6,552公斤;第2期作連作區水稻產量每公頃為3,300公斤;輪作區黑豆產量每公頃為1,146公斤;連作區配合政策補貼淨收益每公頃11,706元;輪作區配合政策補貼淨收益每公頃109,470元,顯示輪作區水稻與黑豆經濟效益較連作區高。7. 建立長期有機農耕法及輪作制度,對於作物產量、土壤性質之調查監測資料1項。篩選出有機小胡瓜適栽品種(系)順燕及河童盛夏11號等品種,分別栽培於溫室(無外遮陰)及溫室(外遮陰)條件下有較佳產量表現,可較參試8種小胡瓜平均產量分別增加28%及37%。此外開發高效有機質液肥,有助有機小胡瓜產量增加19.3%。農耕環境永續8. 建立「亞熱帶農業生態系資訊分享平台」,並與南韓生態研究所主導之Eco-Bank計畫組成國際合作團隊,並由農業試驗所、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與南韓生態研究所簽署合作備忘錄,發展全球尺度的研究。9. 建構區域性特色作物經營模式,提出鉀元素施用對提升茶樹耐旱性具有良好之作用、推薦茂谷柑開花前及小果期各2次葉面噴施噴施醋酸鈣3.2%、杭菊敷蓋物由塑膠布換為稻草,可明顯降低生長期死亡率、基肥施用有機物質,可降低葡萄園土塊崩解量、番石榴小果期鈣肥施用量為1公斤/株、全年生育期可以N/K=1之複合肥料作為蘆筍生產最佳施肥資材選擇。其中甜瓜養液滴灌栽培模式可較108農業年報增產57.8-106.6%,節省氮肥7% - 50%、番荔枝施用有機質肥料及新型複合肥料可減少20%化學磷肥用量。省工高效農機10. 完成電動履帶式高空作業車開發並技術移轉,本車可在負載120公斤、舉升高度2.8公尺且傾斜角度20°以內保證其姿態安全。續航力為充飽電力後連續行走4小時以上。應用於果樹採收、修剪、疏梢及套袋等作業可較傳統攀爬或架梯作業方式提高效率50%以上。歸納農機電動化突破與優勢:(1) 機具作業時若停定滯留時間占比高時,電動化具有更大的能源效率。(2) 馬達轉速可精確控制並漸進加速,使機台行走變換方向更加緩和穩定安全。(3) 電動馬達介面易實現遠端搖控或無人智慧化控制。(4) 無引擎廢氣油臭問題。11. 完成附掛式畦間中耕除草機開發並技術移轉予2家業者。本機應用於單畦雙行栽培作物(如大豆、花生)的苗期雜草管理,解決有機栽培的雜草管理困境。機械平均雜草防除率達90%,作業能力達每日3公頃,可節約人力7成以上。畦間中耕除草機補足作畦栽培的機械除草技術缺口,不僅可以減輕農友辛勞、降低人力成本,同時也可支持有機友善、農藥減半及永續農業等農業政策。優質種原種苗12. 強化品種權推廣及佈局部分草擬腎蕨之試驗檢定方法品種性狀檢定項目計有31項,已完成50筆蝴蝶蘭商業品種資料庫之資料建置,農委會主管機關委託本場執行植物新品種性狀檢定之案件為蝴蝶蘭、文心蘭及玫瑰共計86件;已完成品種檢定報告且審查結束案件為蝴蝶蘭、文心蘭及玫瑰共計56件,並於本年度11/5完成作物品種檢定講習會1場。13. 透過蝴蝶蘭品種AI影像檢定技術縮短對照品種搜尋之時間與人力,透過經濟特用作物遺傳資源及檢定技術管理利用之研究團隊分工提升計畫執行效率,臺灣品種檢定人才培訓強化國際佈局之能量,透過赴越南申請品種權諮詢提升臺灣蝴蝶蘭出口至越南機會,改善香藥草遺傳資源體系繁殖技術存活率大幅提升。14. 開發鹿角蕨與鐵炮百合之種苗量產技術,成功建立1品種菊花-卡洛琳無特定病毒健康種苗。利用組織培養建立最佳化的微體繁殖種苗量產及馴化技術,並應用於產業以提昇花卉種苗產業的競爭力。NAA及BAP可能是主要促進鹿角蕨分生苗增殖及綠球體再生的關鍵因子,可提供為其它鹿角蕨建立量化繁殖途徑之參考。」

推動區域精準調適體系發展穩健高質農糧產業(1/4)
110年實際執行趨勢圖
 年累計執行進度(%)  年計畫經費達成率(%)

年累計預定進度(a)(%)

年累計實際進度(b)(%)

進度比較(b-a)(百分點)

年計畫經費(c)(千元)

年累計執行數(d)(千元)

年計畫經費達成率(d/c*100%)(%)

註1、年計畫經費執行率=截至目前之年累計執行數/年累計分配預算數*100%
註2、本頁面圖表配合計畫管制週期進行更新調整,若管制週期為季報或半年報,可能出現部分月份為空白之情形。
註3、部分計畫之推動未編列年計畫經費,可能造成年計畫經費執行率為0的情形。

留言總數 0留言 0 關注


推動區域精準調適體系發展穩健高質農糧產業(1/4)(110年度辦理情形)
推動區域精準調適體系發展穩健高質農糧產業(1/4)(110年度辦理情形)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