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於106年01月01日結束於109年12月31日
「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循環經濟)
1.運作溫管法產業因應小組及工作小組;製造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方案報院核定;推動大排放源參與抵換專案及效能標準獎勵;以標竿法研議我國核配方式;持續推動產業低碳科技應用補助。
2.分階段推廣各領域技術,提供更多元之解決方案,並擴大推動相關輔導,深化國內外高效率節能產品/低碳技術/資通訊技術與產業之連結,以提升各標的範疇優質產品/技術之滲透率。
3.進行製程設備效率檢測與低碳燃料替代加值輔導,協助工廠推估減碳潛力並分析成本效益與投資回收年限。
4.強化生質燃料製造技術並建構產品品質標準與認驗證制度,分析重點推動產業之生質燃料需求與數量缺口,加速生質燃料供需媒合,提升生質燃料替代化石燃料比例。
5.推動產業共生能資源整合,藉由完善規劃的能資源整合鏈結系統,以最少的能資源使用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並降低環境衝擊與負荷。
1060426-001:製造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計畫
1.完成產業低碳科技應用補助申請簡章,並核定產業低碳科技應用補助計畫共16件;於11/30前完成20案獲補助個案計畫查訪作業(含去年度跨年案4案及今年度跨年案3案),並完成產業低碳科技應用補助案執行成果彙編和個案計畫會計查核及結報。
2.完成抵換專案示範申請簡章,並受理10家抵換專案示範申請;於4/27工業局召開示範廠遴選會議;於7/30前完成示範廠啟始會議;已完成9家計畫型、1家方案型及其子專案溫室氣體抵換專案計畫書。
3.累計完成25場次關鍵業者工作或諮詢會議(1/10、1/18、1/22、3/21上下午、4/27、4/30、5/23上下午、5/24、6/5、6/12、6/14、6/27、7/19、7/27、7/31、8/2、8/7、8/24、9/27、11/8、11/9上下午、12/12)以及14場次工作小組(8/21、8/23、8/28上下午、8/30、9/6、9/11、11/12、11/19上下午、11/20、11/22上下午、11/23),並完成辦理「溫管法因應小組」專家諮詢會2場次(8/23及10/29),就溫管法子法進展、製造部門階段管制目標、總量管制核配等重大議題進行研商與因應;完成辦理3場次評估溫管法對經濟及產業競爭力衝擊專諮會(5/14、8/28及11/16),藉由蒐研各國於階段管制目標訂定,就經濟及產業衝擊之經濟模型及參數設定進行討論;完成辦理「工業製程與產品使用部門」調查專諮會2場次(5/30及6/27),協助工業局掌握我國工業製程溫室氣體排放情形,持續更新數據並依據國際趨勢及IPCC指南提升數據品質;完成辦理「總量管制核配專家諮詢會議」(5/4及9/7),分別就歐盟及加州碳排放交易制度設計、運作配套研析討論。
4.於4/30函文給各部會提列製造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方案草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減量措施;於6/4出席經濟部溫室氣體減量管理推動小組第1次會議,並依循會議內容「經濟部主責部門執行成果檢討機制」配合辦理;於6/6召開行動方案草案研商會議;於7/17完成行動方案草案並報請行政院核定;於9/20出席六大部門行動方案審查會議,並針對環保署及國發會所提意見修正行動方案內容;於10/3完成製造部門行動方案核定版,並分別於7/9及10/31完成提送製造部門階段管制目標執行成果報告(草案)。
5.累計完成19份報告(行業別溫室氣體減量策略及配套措施研析報告、7 個行業別總量管制核配建議方案1 份、歐盟總量管制核配熱能標竿及燃料標竿研析報告、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項下「工業製程與產品使用部門」調查報告、電子業歷年節電量及含氟氣體削減量統計報告、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相關子法研析報告等)。
6.就「新設或變更溫室氣體排放源排放量規模(草案) 、溫室氣體排放源應採行最佳可行技術排放量一定規模(草案)、溫室氣體排放源效能標準(草案)、溫室氣體排放源符合效能標準獎勵辦法(修正草案)暨溫室氣體抵換專案管理辦法(修正草案)、溫室氣體盤查作業排放係數(草案)」提岀產業立場,累計出席7場研商會(2/27、3/6、6/22、8/13、8/17、10/26、11/16)及3場公聽會(6/27、8/27、9/6),協助提供談參資料。
1060426-002:製造部門能效提升計畫
1.本年度推廣高效率空調/熱泵系統、空壓系統、泵浦系統、燃燒系統4類標的範疇共計18項產品/技術,並結合4個策略中心運作、16場次會議/活動及40家產品/技術商訪談,進行標的範疇產品/技術滲透率、減碳潛力及技術商能量調查,集思廣益產出滲透率提升推動策略,完成1份滲透率調查報告及4份技術研析報告。
2.完成3個示範場域輔導計6家廠商、70廠次應用輔導、70廠次重點行業應用輔導、14廠次能源監視管理建置輔導及2家智慧化能源管理示範輔導,共計162廠次現場輔導,提供713項次建議改善方案,廠商改善後可減碳14.58萬公噸CO2e。
3.辦理「技術商審核機制」專諮會,完成技術商審核辦法及徵選訊息公告,並於11/15辦理技術商審核會議,審核通過10家技術廠商,將其技術/產品資訊與案例公開於平台,另於北中南辦理3場次平台應用說明會,介紹技術商審核機制及平台功能與內容,以吸引更多技術商參與審核或廠商應用平台。
4.完成2場輔導說明會、2場示範觀摩會、台日節能政策與技術交流系列活動、「高效率燃燒系統」影音教案及1份電子報,並協助106年3套線上學習教案(空調/熱泵、空壓、泵浦)於育網開放教育平台及台灣全民學習平台上架開課,加速能效提升技術交流及產業應用。
5.參考2015年工業能源大用戶公用設備使用現況調查結果及9/21專諮會委員意見,完成公用設備能源使用效率調查方法及問卷設計,作為後續公用設備能源使用效率分佈調查使用。
6.運作數據分析系統,協助40家工廠運用分析系統進行契約容量訂定合理化、尖峰負載轉移、製程設備能耗分析、冰水主機、空壓機及迴歸曲線等分析,完成1份公用設備能源使用效率評估報告,並蒐集廠商回饋意見,新增空壓機效率分析等6項系統功能。
1060426-003:製造部門低碳生產推動計畫
1.完成60家廠商低碳製程技術需求與遭遇困難調查、15家工廠能效檢測評估、協助4家廠商媒合技術或設備廠商進行模廠試驗及完成2家示範標竿企業低碳生產改善,減碳效益達預期目標25萬T-CO2e以上。
2.完成136家工廠工業鍋爐訪視與101家工廠熱能設備查訪,調查燃料使用現況與評估汰換低碳燃料潛力;另經由30家工廠燃料替代現場診斷輔導,篩選其中15家具改善意願工廠提供改善規劃輔導,並完成2家工廠低碳燃料替代示範輔導,提供技術支援與整體解決方案,減碳效益達預期目標15萬T-CO2e以上。
3.完成鋼鐵及造紙業典範案例彙編、辦理3場次輔導說明會(1/30-臺北、1/31-臺中、2/1-高雄)、成立8個產業溝通平台、召開3場次座談會(7/24-彰化、7/25-桃園、7/26-新竹)、辦理4場次技術研討會(8/15-臺中2場、8/16-高雄2場)及2場次示範觀摩(9/19-臺南、10/31-彰化)、完成出國考察報告1份。
1060426-004:生質能暨環保產業推動計畫
完成國內外市場資訊現況及產業發展研析報告1份、國內工業廢棄物能源化歷年發展趨勢報告1份,完成木質顆粒國家標準草案、廢棄物衍生燃料(srf)品質標準及生質能應用標準作業手冊(初級生質料篇)、召開1場次環保設備與生質能應用推廣說明會、完成出國考察報告2份、完成辦理生質能供需業者現場訪視20場次及媒合會議10場次,達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達5.9萬公噸/年,並進行2家廠商現場諮詢診斷,促成投資從事生質能產業達2.63億元。
1060426-006:產業園區能資源整合推動計畫
1.推動產業共生能資源整合,本年度選定水泥製造業為推動對象,完成規劃29項能資源項目,潛勢鏈結量合計約128萬公噸/年,另針對水泥製造業供應鏈上中下游相關廠商完成辦理15場次現場查訪工作及5場次現場諮詢診斷,並促成實質鏈結案件計2項,鏈結量約14,900公噸/年,經濟效益達0.8億元/年。
2.完成於能資源整合資訊系統建置「循環經濟平台專區」,該平台可媒合能資源項目包括能源、物料、產品及廢棄物等4大類,未來將導入工業局轄下62座產業園區廠商資料進行基本資料建置及線上媒合。
3.於10月21日至28日完成辦理能資源廠商出國考察,本次考查地點為日本東京、橫濱及名古屋,本次參訪重點包括世界循環經濟論壇、廢保特瓶再生、油電車廢電池回收、廢氫氟酸再製成氫氟酸、廢棄物自動化人工智慧分選等多項資源循環利用重點廠商參訪,藉以汲取日本最新之資源化再利用相關趨勢、技術與經驗。
4.已選定含銅污泥作為高值化應用技術評析之探討對象,完成蒐集國外相關技術文獻共計12篇,並選定以「濕法冶金技術-溶媒萃取法」進行實驗室小型試驗,經實驗結果證實為初步可行之含銅污泥高值化技術,相關試驗結果已撰寫成分析評估報告1份,可作為廢棄物回收業者其含銅污泥回收用創造高值化產品之參考。另本計畫的研究工作透過溼法冶金技術(酸浸及溶劑萃取)回收含銅污泥中的銅,並於浸出液中還原銅粉純度>99%,高純度銅粉可作為半導體產業使用的銅漿原料,本研究提供不同於現行含銅污泥之處理辦法,同時提升再生銅的產品價值。
5.完成資源再生產品-再生水泥製品之選定,並依據產量大者篩選出調查訪視對象,已完成10場次現況調查工作,針對10場次現況調查結果,完成1份分析評估報告,評析其去化風險及該項資源再生產品用途之合理品質標準,以作為推動資源整合利用之參考。
6.已選定電鍍污泥資源廢棄物作為能資源循環利用技術調查對象,完成電鍍污泥共計10場次現況調查工作,主要調查內容包括國內電鍍污泥之允收標準、許可量及實際收受量、資源化技術、再生產品規範及用途,以更深入了解所採用回收技術應用於能資源整合之可行,依據本計畫目前針對國內電鍍污泥之循環利用技術調查結果,其中電鍍污泥以「焙燒法」為最佳化之再利用方式。
年累計預定進度(a)(%)
年累計實際進度(b)(%)
進度比較(b-a)(百分點)
計畫進度
計畫進度
總累計預定進度(A)(%)
總累計實際進度(B)(%)
總累計進度比較(B-A)百分點
計畫進度
年計畫經費(c)(千元)
年累計執行數(d)(千元)
年計畫經費達成率(d/c*100%)(%)
經費使用
經費使用
總計畫經費(C)(千元)
總累積執行數(D)(千元)
總計畫經費達成率(D/C*100%)(%)
經費使用
2留言 1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