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於108年01月01日結束於111年12月31日
0(千元)
計畫依規劃順利執行,無落後之情形。
無。
1.開發高階醫材、精準醫療創新偵測、治療方法等可產業化技術,加速至少5件臨床應用研究,提升精準醫療發展。2.培育至少2個國際知名台灣研究團隊,發表5篇國際頂尖期刊,邁向世界前列。3.持續鏈結6國國際合作之夥伴關係,實現實質合作。
計畫亮點:「1.建立並完成精準三維神經組織影像軟體–DiffusionGo,以協助神經外科精準手術規劃與應用。此技術先前已經取得中華民國與美國專利,並技轉臺灣生技公司,今年更獲得國家新創精進獎(2022),正與醫學中心神經外科合作試驗中2.開發人工智慧大腦健康輔助偵測系統-建立個體腦神經圖譜,並搭配多模態腦指紋特徵及跨年齡數據,作為未來個體精準化腦影像分析,可應用於腦健康、神經與精神病變、癲癇病灶、心血管風險評估與預測等,正與醫學中心健檢中心合作試驗中。3.臨床前動物精準運動功能分析平台,本發明為一精準運動行為分析平台,可在中樞神經疾病動物模型中進行客觀且全面性精準評估,藉由替換不同功能之量測模組與擷取待觀測動物之行為影像,可精準測量包括步態、爬階、涉水及游泳等四合一之神經損傷所造成運動功能與協調能力缺損行為。並能同時觀察動物運動時側面與底部的運動協調性以及全方位量測實驗動物在各種運動狀態之時間、空間及關節活動度等相關運動功能表現參數。此技術開發已獲得中華民國發明專利。並獲評選2022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銀牌之佳績。4.發展新鮮病理影像快速且準確處理技術,在腦瘤的臨床試驗中,僅需術中邊緣鑑定黃金標準-冷凍病理之1/4時間,準確率達到100%,大幅降低手術時間,提高手術之精準度。目前已技轉予臺灣生技公司,促進產業發展。」 / 關鍵成果:「發展包含鈣離子通道詳細生物物理模型的小腦神經迴路模型,並測試此種通道的抑制劑對於兩種小腦顫抖症亞型的影響。發現抑制鈣離⼦通道對 Harmaline 引發的小腦顫抖症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而對 climbing-fiber-overgrowth 引發的小腦顫抖症沒有顯著的效果。此結果與實驗觀測吻合。另外也開始發展精確的數學模型來描述小腦顫抖症的結構,證實 Harmaline 引發的小腦顫抖症是來自數學上的分岔現象。有了數學的理論,可以更理解與預測藥物與離子通道間的交互作用。」
年累計預定進度(a)(%)
年累計實際進度(b)(%)
進度比較(b-a)(百分點)
年計畫經費(c)(千元)
年累計執行數(d)(千元)
年計畫經費達成率(d/c*100%)(%)
0留言
0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