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於112年01月01日結束於115年12月31日
0(千元)
無
1.本計畫之相關研究案多為試驗研究,在大型試體與模型製作須製作細節上多作溝通協調,並非可反覆操作,所有決定都要適得其所才能避免錯誤,並在實驗室排程上的配合,同時加強協調方能如期如質順利完成。因此執行過程無不戰戰兢兢,謹慎小心。2.透過跨部會研商結果或研提規範等修訂草案,在後續執行或發布時,仍有會不同審查委員與不同意見產生,因此,本計畫也藉由成果發表會議或設置專人來說明,減少爭議並使目標更為顯著有價值。
1.執行耐震、延壽及風工程相關前瞻性及實驗性研究,完成研究報告9本以上,並將成果發表國內、外期刊或研討會論文2篇以上,提升我國工程技術成果能見度。2.因應國際發展趨勢,整合國內研究與實務現況,研修工程技術相關法令,參與建築工程技術相關之規範標 準或法規草案修訂2案。3.結合資網通科技技術,開發1件工程應用程式或管理平台,增進工程技術服務效能。4.發表研究成果與國內相關業界交流,辦理技術活動或研討會議5場次,落實研究務實與成果開放目標。5.應用國家級實驗室能量,執行檢測服務65件,協助廠商執行創新產品性能驗證,創造新臺幣800萬元檢測收入。6.藉由執行研究計畫培育國內大學土木建築工程領域碩博士人才20名以上,培植我國研究人力素質。7.整合國內跨校機構資源,養成或維護2個研究合作團隊,提升我國工程技術自主研發能力。
計畫亮點:「2023總統盃黑客松競賽由交通部承辦,活動主題為「零碳轉型 幸福前行」,本所扣合活動主題,結合低(蘊含)碳、建築資訊建築建模BIM技術和3DGIS,以「解開低碳建築密碼 開創淨零碳排新世界」提案,跨領域、跨機關邀集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新北市政府工務局、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以及中華民國公共工程資訊學會共同組隊參賽。本所提案破解傳統營建碳足跡計算繁複耗時的困境,鑒於源頭減碳效益最大,建築減碳應從設計開始,結合低蘊含碳碳足跡評估模型和建築數位資訊模型BIM技術,開發可視化即時評估工具,以結構系統和材料應用為主要參數建構評估模型,大幅縮短在3~5分鐘內,即可完成建築物碳足跡評估。因提案兼具技術的突破創新與務實的落地實施對策,故深獲民眾與評審青睞,在154隊徵件提案中,先於6月21日初選晉級前20強團隊,再於9月1日的決審會議,突破重重關卡脫穎而出,晉級最後5組卓越團隊獎項的殊榮。」 / 關鍵成果:「竹構造為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的再生材料,台灣之竹林面積佔台灣人工林面積之半數,具備足夠之經濟生產規模與發展潛力,為推動竹材料於建築構造之應用,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業已於110年度開始執行竹構造設計規範草案之研擬,然而針對台灣常見竹材之材料性質與力學性能資料仍明顯不足。現有之竹材力學性質資料例如彈性模數與各種破壞強度,大多年代久遠,測試方法不清楚,且僅針對少數竹種建立;為促進竹材於建築構造之應用,有必要建立全面性之本土竹材基本力學性質資料庫,提供國內建築設計者之參考使用。竹構件基本受力行為分析預計針對一般建築構造常用竹種,如孟宗竹、桂竹、刺竹等,進行各式基本力學性能測試,整理分析試驗數據,建立一套本土竹材基本材料及力學性質資料庫。材料性質包括比重與含水率,力學性質包括彈性模數及抗拉、抗壓、抗剪、抗彎等強度,因國內目前欠缺竹材相關測試之國家標準,測試方法預定參考國際規範與相關研究文獻,並依照竹構造設計規範草案計算各式力學性質之特徵值、訂定設計用之容許參考數值,以便於提供竹材料應用於建築構造之設計使用。」
年累計預定進度(a)(%)
年累計實際進度(b)(%)
進度比較(b-a)(百分點)
年計畫經費(c)(千元)
年累計執行數(d)(千元)
年計畫經費達成率(d/c*100%)(%)
0留言
0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