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2015-09-25
臺北市三面環山,是個同時兼具自然生態與現代都市高度發展的城市。很多人都不知道,臺北還有農業,臺北市的農民正處於傳統與現代交會的十字路口,本市農業人口佔全市人口1%與已開發從事農業的耕作面積占全市面積12%,傳統的生產方式及土地成本都高,無法與其他縣市產量農產品競爭,因此發展出精緻、休閒及安全的食農產業,為臺北都會型農業的典型特色。
臺北市是全台最大的農產品消費地及主要的批發通路集中地,不論是質或量皆居全台之冠,為保障消費者的權益,我們更落實加強對農產品生產的管理及監測,以及批發市場的通路管理監測,首創與大型賣場合作自主管理農產品監測,針對市售有機、產銷履歷與CAS農產品及加工品進行查處,查處案件量為全國之冠,期創造安全、有效的食物供應鏈。
民以食為天,一天三餐是每個人最重要的事,現代人不只要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健康,更重要是吃得安全。根據2013年全國營養師公會統計,每天一餐以上外食的人口高達2,000萬人次,而兩餐以上「老是在外」的人數占八成之多;外食成為國人日常飲食消費的主要型態,因此,市政府應該要更重視外食安全問題,衛生單位已針對公共飲食場所業者加強管理,嚴格把關,為了讓市民吃得更安心,針對臺北市14處夜市,飲食攤位衛生安全之控管,爰推動夜市食材登錄及公開政策,並將擇1處夜市先行試辦統一洗碗作業流程,減少使用丟棄式或塑膠類餐具。
除了源頭把關之外,消費者的教育亦是重要的工作,建立食農共生的消費環境,藉由推廣田園城市,希望改變城市人們看待食物的方式,開發都市中可耕場域,營造田園風光,進一步在觀念、生活步調及食農關係、食品安全認知等方面,利用教育來達成民眾對農產品生產到餐桌的認知,以利用校園園圃、公有空地及屋頂菜圃,多樣化的方式來深化綠色教育。校園小田園計畫,讓學生親自種植、照顧、採收,並了解環境、食物與土地的重要性,讓共享的氛圍自小深植於心,孕育學生關懷、珍惜、分享及療癒之效果,讓學生與家長在過程中了解如何在飲食中照顧自己的身體,體會生命價值,更懂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