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於108年01月01日結束於111年12月31日
110年08月26日(行政院)110年08月26日(行政院)院授主預教字第1100102559號
0(千元)
無
1.本計畫之相關研究案多為試驗研究,在大型試體與模型製作須製作細節上多作溝通協調,並非可反覆操作,所有決定都要適得其所才能避免錯誤,並在實驗室排程上的配合,同時加強協調方能如期如質順利完成。因此執行過程無不戰戰兢兢,謹慎小心。2.透過跨部會研商結果或研提規範等修訂草案,在後續執行或發布時,仍有會不同審查委員與不同意見產生,因此,本計畫也藉由成果發表會議或設置專人來說明,減少爭議並使目標更為顯著有價值。
1.辦理建築物耐震、風工程及建築物久性與構件整修技 術等相關研究8本以上,提出建築技術研究成果與具體結論。參與研擬設計、施工準則或標準規範2案,供業界參考依循,改善建築產業環境,提升建築技術。2.促進產、官、學、研在建築產業技術領域之經驗交流及互動機會5場次以上,瞭解業界實務需求,並配合國家級試驗能量協助廠商掌握材料品質或驗證構件性能65件,增加產品創新與技術開發動能,增進建築產業水準。3.養成建築物久性及構件整修技術、建築物耐震、風工程科技等研究人力16人次,藉此培育相關技術人才,提昇我國建築工程技術自主研發能力。並建立或維護4個跨領域、跨校以及與產業界之研究團隊與合作關係,逐步提昇國內研發能力。
計畫亮點:「111年1-12月協助民間執行建築材料與構造之大型力學試驗及風雨風洞試驗,協助廠商執行性能驗證或產品創新開發,共計完成110件檢測服務,收入計新臺幣1272萬元。高於原規劃65件檢測案件。」 / 關鍵成果:「111年12月22日「都會區域計畫-因應氣候變遷城鄉防災策略(113-116年)」,申請113年度國土永續發展基金經費。本計畫執行議題二「因應熱島效應之都會區域通風廊道規劃」,與會委員對於通風廊道規劃均表正面肯定,並建議都市風廊應由基地導入,並落實至都市設計,擴展至區域街廓,同時,應將本案成果轉化為審查條文,以具體要求大型開發案件,明確回應都市通風理念。甚至未來非都市計畫區域亦應導入風廊概念,並研擬審議機制,以利長期都市發展。」
年累計預定進度(a)(%)
年累計實際進度(b)(%)
進度比較(b-a)(百分點)
年計畫經費(c)(千元)
年累計執行數(d)(千元)
年計畫經費達成率(d/c*100%)(%)
0留言
0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