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於109年01月01日結束於112年12月31日
0(千元)
無。
需對認證評審員進行FACS系統介面操作訓練,已辦理相關操作教育訓練1場。
1.完成截至108年度之資料庫食品添加物名稱正規化與鍵值索引建置。2.完成1項重點高關注化學物質品項流入食品供應鏈風險偵測分析研究。3.建構全國性食品檢驗技術聯盟及交流訓練平台。4.建構食品篩檢方法推薦及媒合平台。5.設備盤點及介接可行性之評估。6.完成高通量無線遠端傳輸智慧化實驗室之前期規劃。7.完成14項系統功能需求之建置或調整,以協助精進更完備之認驗證辦理流程。
計畫亮點:「1.食品安全快速通報系統(TIFSAN)及食藥署發布之國際食品消費者紅綠燈內與化學物質及食品添加物相關之輿情資料建立「食品安全事件簿」,並納入後市場稽查抽驗數據,現已有594種易不當使用之非食品級物質或添加物與其相對應食品之風險組合清單,利用相似風險模式防範食品供應鏈中業者違規情形,及串聯食品雲與化學雲資料,建置「化學物質流向鏈結跨部會資訊系統」進行風險監控,結合稽查經驗研析產出建議稽查業者,109年度已針對9家建議稽查業者啟動稽查,並查獲3家業者有食品添加物管理不合格情形,查獲率達33.3%,落實高風險偵測之目標,強化食品安全管理之效能。2.檢驗技術多維開源及交流互動訓練:逐步成立全國食品檢驗技術聯盟,透過公開徵求與跨部會合作,收集各式檢驗方法草案,經審查後公開予外界依循使用,將標準檢驗方法開發端由點至面逐步開源,以減少檢驗品項盲點;同時,配合高效傳輸時代來臨,推動檢驗方法多元推廣訓練,提供影音圖像文字互動媒介,強化檢驗相關人員討論諮詢機制及實作經驗分享,促進檢驗方法應用及檢驗人才培育,達到提升國家整體檢驗質量之目標。109年擬初步建立檢驗交流網絡,完成檢驗方法草案投稿審查原則及部分檢驗方法推廣多媒體、多場檢驗方法推廣訓練班及檢驗方法英譯等。3.食品快速篩檢技術推薦媒合平台:考量快篩技術有助提高食品業者自主管意願,為提供生技廠商快篩技術研發方向,以增加商品應用價值,將藉由建構媒合平台,透過後市場稽查等大數據,就高風險食品或特定物質,滾動式公布應優先開發之快篩檢驗品項;此外,擬定期舉辦快篩技術教育訓練及研發成果研討會議,並公開審核通過之快篩產品資訊,供外界參考使用,藉此推廣篩檢方法,促使生技產業發展,強化食品源頭管理,達成產官學三贏局面。109年擬完成快篩試劑套組審核至少10件,並建置食品篩檢資訊專區公開產品資訊之意見回饋平台。4.第二級品管認證流程電子化,可加速行政時程,並缺失統計公開,可供食品業者管理參考,另建置線上滿意度調查功能,可節省紙本郵寄來往。」 / 關鍵成果:「1.完成檢驗方法草案投稿審查原則1份。2.食品快速篩檢技術推薦媒合平台中新增「食品篩檢資訊專區公開產品資訊之意見回饋平台」3.製作「檢驗方法教學影片」等多媒體共8件。4.完成實驗室設備盤點、傳輸介接評估及智慧化實驗室前期規劃。5.認證流程電子化,約可加快2天之行政處理時程。6.缺失統計公開,可供食品業者管理參考並精進自我。7.建置線上滿意度調查功能,問卷回收率增加2倍。」
年累計預定進度(a)(%)
年累計實際進度(b)(%)
進度比較(b-a)(百分點)
年計畫經費(c)(千元)
年累計執行數(d)(千元)
年計畫經費達成率(d/c*100%)(%)
0留言
0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