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主(協)辦機關 經濟部

區域智能防災及地下工業管線安全推動計畫(4/4)(109年度辦理情形)

開始於106年01月01日結束於109年12月31日

目前進度

啟動囉
106/01/01
  (第4年 / 4年)
   
   
   
完成了
109/12/31
計畫類別
科技發展
管制級別
自行管制
管考週期
每季

年計畫經費

0(千元)

落後原因分析

無。

機關因應對策

1.目前現行工業管線業務推動主要係透過災害防救法要求地方與業者辦理,且面臨經濟開發,如大林蒲未來將開發為「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可減少工業管線穿越市區的問題,但現行工業管線管理機制,僅能針對既有管線進行遷改管,無法新設管線,區內廠商將面臨石化原料供應問題,尚待相關單位共商對策,釐清分工權責。2.因受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原訂辦理工業區及管束聯防組織輔導訓練會議,多數停半實體會議,為了不讓各聯防業者中斷災害救助及應變之訓練,計畫改採錄製線上數位課程,讓業者不受疫情影響,得以充份訓練,以提升災防及應變知能。另外,推動製程及設備安全風險管理輔導時,遭遇宣導活動停辦、廠商多數觀望,即使對輔導案有興趣同時也擔心疫情擴大,影響整體輔導成效,對此,採取視訊會議、強化網站線上活動宣導,使輔導廠商之確立順利達成。

年度目標

1.運用通訊及資訊科技的整合技術,結合新聞媒體的監控,整合媒體影像錄存及受案告警系統,提供全國產業園區與地下工業管線防災諮詢之服務,有效掌握國內產業園區與地下工業管線災害事故資訊。2.研析全國工業管線之危害特性,擬定地下工業管線災害防救之整備需求,依據防救災的架構,從事業單位、地方政府至中央相關單位,建立災害防救資源調度運作機制。3.運用災害防救整合服務技術,協助業者、聯防組織、地方政府及中央建立災防通報及支援施行措施,結合縱橫向跨單位協調機制,強化防災效能。4.提升地下工業管線災害應變小組支援整備能量,於發生重大災害時,能盡速成立災害緊急應變小組或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開設,藉以迅速有效督導地下工業管線事業進行災害搶救,並將現場災害狀況,即時迅速通報有關機關及傳遞災情,以採取各種必要之因應措施,防止災情擴大,減少生命財產損失。5.研訂化學安全訓練基準及教材,培訓區域專家與災防支援團隊,全時監控、諮詢與應變統合作業中心,全面監督掌握災防資訊。6.協助維持既有產業園區及管束聯防災害防救系統,提供產業園區及管束聯防資料庫查詢、網頁備援及既有開發APP維護,建立區域救災應變與平時整備管理機制。7.偕同地方政府執行工業管束查核及應變測試,透過查核既有工業管束組織追蹤缺失改善情形,輔以平時應變測試,使工業管束聯防組織維持平時整備聯防救災量能。8.提升產業園區聯防運作基礎,篩選產業園區內高風險廠商名冊,針對消防及環保列管廠商之聯防廠商優先納入輔導,確保產業園區列管廠商全面導入聯防互助運作模式。9.運用整合服務技術結合縱橫向跨單位聯防系統資源,使用涵蓋率達所有工業區80%以上。10.建立產園區災情查報機制,於最短時間內由聯防組織進行告警案件確認,以提升產業園區事故通報效率,鏈結地方政府之救災能量,於重大災害時協助聯防組織建立應變指揮系統,以達成災害控制之黃金時間。11.輔導產業園區及工業管束聯防辦理聯防成效評鑑會議,透過執行競合評鑑,有效使聯防組織見賢思齊,執行滾動式修正,擴大聯防維運成效。12.成立督導團隊整合災防技術,全面掌握所有大型石化廠安全管理落實情形預防重大事故災害,降低同類型事故再發嚴重率。13.掌握高風險產業風險潛勢,重點輔導事業單位關鍵性製程安全技術輔導,建立示範模組予成果推廣。14.研析製程安全風險技術之法規與國際趨勢,提供政策制度之推動建議;製作風險技術訓練教材培訓高風險工廠種子人員防災技能。

重要執行成果

計畫亮點:「1.持續維運工業區及管束聯防災害防救系統,建立區域安全聯網功能,為提升事故通報時效,並開發產業園區行動緊急事故通報平台,該平台以行動裝置介面呈現,使用者只要將該系統安裝於行動裝置,開啟後即可進行事故通報作業,此平台提供各工業區服務中心一個簡易且便利的通報管道,除了免去繁瑣的操作程序,讓使用者可直覺式操作進行通報外,更具有系統更新快速、方便操作、使用裝置與地點不受限等優勢,有效提升事故通報時效,進而讓救災人員於短時間內可採取有效的應變措施。2.協助石化公會建立產業溝通平台,透過「產業永續發展委員會」來推動「石化產業溝通平台」,藉由產業溝通平台的建立與推動,由政府提供工安技術量能、企業提供工安實務作法、產業公會整合工安自主管理參考文件以及形塑正面形象之產業包裝,強化對政府機關與社會大眾的溝通與交流,使社會大眾重新認識台灣石化產業,打造石化產業廠商與政府、社會之外部溝通機制,從凝聚產業共識「落實工安」,到產業社會責任回饋之成效展現,短期內以發展產業自主安全管理關鍵績效指標為目標,長期目標為宣傳推廣產業自主安全管理風氣,提升產業正面社會形象。」 / 關鍵成果:「1.地下工業管線安全智能整合應用科技計畫:(1)提供24 小時全年無休全國地下工業管線防災諮詢服務,及監控國內地下工業管線災害事故訊息,並針對相關事故進行案件追蹤及災情資訊釐清,自1月1日統計至12月24日,國內地下工業管線諮詢監控異常案件264件,報案點150公尺(109年9月11日高雄市前鎮區乙烯事件後,查證範圍由原來100公尺擴大為150公尺)內有工業管束經過之疑似工業管線事件合計42件(含地震查報及業者演練測試),經查證確認後,皆非為工業管線事故。11月12日完並成1份國內地下工業管線事故資訊收集及應變諮詢紀錄。(2)維運工業區及管束聯防災害防救系統,統計1月至12月,網站瀏覽人次為116,952人次,維護更新工業區聯防廠商資料庫共計18,519筆,包括工廠基本資料6,364筆、應變資材資料4,527筆、化學品資料 3,357筆、廠區圖示資料3,906筆。1月至12月累計完成12次系統弱點掃描,掃描分析結果,無高中低風險。10月23日完成1份工業區及管聯防災害防救系統平台網站運作紀錄分析報告。(3)9月16日假內政部消防署完成1場次工業管線災害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開設演練,共計86人與會,包括42人觀摩。本案以「民眾通報不明異味,鄰近有管束三及管束四管線,現場因不明火源導致爆炸」之情境,完成應變中心開設相關流程,除驗證現行之工業管線災害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標準作業手冊並依演練結論修訂該手冊外,期能透過演練讓各駐進同仁於變時能即時精準且迅速就定位並各司其職,以掌握各項應變處置作業。(4)10月14日完成1份工業管線災害緊急應變中心及1份應變小組標準作業手冊修訂(含修訂對照表),11月2日核定後函送研發會。(5)本年度針對工業管線災害防救業務計畫進行第二次修訂,1月20日邀集中央相關單位及各地方縣市政府完成1場次研商會議,3月6日檢附業務計畫修正草案及其修正對照表與研商會議紀錄正式行文行政院災防辦,4月23日於中央災害防救委員會第38次中審議通過,8月4日經「中央災害防救會報」核定後公告。(6)偕同地方政府辦理18場次地下工業管線查核及7場次應變測試(含宜蘭),並完成2份工業管線協同地方監理查核報告及1份偕同地方政府工業管束聯防動員應變測試總報告。本年度針對應變測試結果成績最差的三名於11月進行3場次複測。透過查核,協助地方政府檢視工業管線業者之安全維護現況及相關應變計畫之落實程度,並追蹤前年度管線業者之缺失改善情形,健全工業管線相關事業之完整性管機制,進而避免災害發生或降低災害影響程度,保障鄰近居民及從業勞工之安全。(7)11月15日完成1個產業園區示範型化學點位風險資料庫,產出1個產業園區示範型化學點位潛勢資訊,提供聯防會員廠透過行動裝置即可上傳化學品座標點位,以提前掌握風險。2.產業園區及石化廠安全促進計畫:(1)為有效提供經濟部工業局所轄工業區之災害防救資訊服務,整合全國62個工業區與相關救災單位間互助協防機制,建構完整之工業區災害事故監控服務平台,統計1月1日至12月24日止,工業區事故監控案件數為111件(北區29件、中區33件、南區49件),12月4日完成比較並研析近3年工業區事故,產出1份事故監控紀錄。經分析歷年(106年1月至109年11月)同月事故件數,近年案件數有逐年下降之趨勢,但本(109)年度案件數較歷年多件,尤以6月至8月上班時段之事故居多,事故災因以疑似人為因素致災比例最高,期能在本計畫推動下,持續提升災害預防之成效。3. 高風險產業強化公共安全管理計畫:針對石化廠安全管理,工安督導團隊啟動督導相關作為,協助廠方釐清事故成因找出關鍵亟待改善重點。(1)邀集督導團隊偕同中央法令主管機關及地方檢查單位,截至目前已完成辦理3家大型石化廠公共安全管理預防性聯合督導,依PSM整體架構及推動、危害辨識與風險分析、資產完整性與可靠度、污染防制、消防安全及應變等分項,共提出352項改善建議。並完成3家高階座談會議,邀請法令主管機關、相關領域技術專家及廠方高階代表共同參與,期由雙向溝通協助該廠提升安全管理體質,預防重大災害之發生。(2)因應石化廠突發事件與追蹤廠方改善成效,啟動機動性聯合督導及改善成效追蹤,督導小組包含法令主管機關、製程安全、消防、應變、環保、職安等領域之學者、產業代表,共同檢視廠方所提改善事項,協助廠商釐清事故根因,並針對廠方實際改善作為進行督導,以確保實際改善成效,降低災害事故發生,共提出285項改善建議。(3)建立麥寮六輕園區台塑企業所屬工廠共55廠處之製程安全、環保及能源管理基線以掌握台塑企業各指標之執行現況,自107年起至109年底已全數完成55個廠處查驗,另已於12月7日辦理高階座談籌備會議,確立本年度受查廠基線指標之績效目標及改善計畫之合理性,及企業後續自主管理精進作法,並達初步共識。後續將於明年度(110年)辦理高階座談會議,邀集總體檢團隊及台塑企業高層出席,共同檢視為期三年之麥寮六輕園區台塑企業總體檢執行成果,以及台塑企業延續總體檢之作法納入自主管理之規劃。(4)輔導6家工廠至少一項風險評估、模擬洩漏災害、製程危害暨保護層分析、製程安全管理、化學品安全儲存設備安全管理等技術,完成報告並建立成果案例。」

區域智能防災及地下工業管線安全推動計畫(4/4)
109年實際執行趨勢圖
 年累計執行進度(%)  年計畫經費達成率(%)

年累計預定進度(a)(%)

年累計實際進度(b)(%)

進度比較(b-a)(百分點)

年計畫經費(c)(千元)

年累計執行數(d)(千元)

年計畫經費達成率(d/c*100%)(%)

註1、年計畫經費執行率=截至目前之年累計執行數/年累計分配預算數*100%
註2、本頁面圖表配合計畫管制週期進行更新調整,若管制週期為季報或半年報,可能出現部分月份為空白之情形。
註3、部分計畫之推動未編列年計畫經費,可能造成年計畫經費執行率為0的情形。

留言總數 0留言 0 關注


區域智能防災及地下工業管線安全推動計畫(4/4)(109年度辦理情形)
區域智能防災及地下工業管線安全推動計畫(4/4)(109年度辦理情形)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