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於112年01月01日結束於113年12月31日
111年09月08日(行政院)院授科會科辦字第1110052817號
0(千元)
無。
無。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綠能建設)
1. 建立去碳能源發展藍圖架構,健全去碳能源法制環境基盤。2. 活化綠電交易與強化電網韌性:建構綠電轉供結算平台框架,及法規盤點與調適設計;建立區域再生能源出力預測模型。3. 實證綠電高效節能直流供應與區域電力品質調節:建立社區電能調度硬體與能源管理系統;建立交/直流電雙模供電住宅。4. 導入低碳氫能源整合儲能與發電應用:建立再生能源氫能儲能示範驗證平台,強化系統變動負載控制能力。
計畫亮點:「1.彙整歐盟、英國、美國、新加坡等國際能源情境研究做法,擬定2050我國能源發展情境研究方法,以「科學」與「公平正義」為核心思維,透過總體環境趨勢觀測、能源發展議題探討(專家問卷)、關鍵影響因子釐清(專家會議)等做法,建立未來能源發展情境,進而研擬因應對策。2.完成企業永續報告制度介紹與產業生態、美國能源部「100%清潔電力報告」摘要及簡析、跨國科技大廠之淨零策略研析、氫能專法之立法必要性與內容規劃、綠電轉供費率、CPPA綠電信保機制總體規劃、融保尋求再保市場分散風險做法、地熱定向井等獲參採決策支援建議9件。3.完成國內綠電轉供結算平台雛型,建立「電動車充綠電,取得綠能憑證」示範應用,加速綠電交易市場發展。4.建置交/直流雙模供電建築並導入直流家電驗證,更串聯家戶用電資訊建立社區電能調度與能源管理,目標區域電網自主平衡。5.整合再生能源電解產氫、氫氣純化與高壓儲存及發電應用技術,打造首座氫能示範驗證平台,成為國內產業重要技術研發基地。」 / 關鍵成果:「1.辦理去碳能源相關政策、法制推廣活動9場次,近1,500人次參與,另製播能源轉型(CCUS、氫燃料電池)、科普問答、淨零生活等影片6支,近70萬人次觀看,以及漁電共生、綠能推動成果、綠領人才、淨零生活等網路專題圖文報導4篇,超過26萬人次瀏覽/點閱。2.提供售電業自行彈性分配綠電轉供機制,突破現有轉供量由台電規範及結算之框架,可因應未來多樣化綠電轉供商業方案需求,加速綠電交易市場發展。同時針對「電動車充綠電,取得綠能憑證」應用範例,於實際運作過程中之綠電轉供量收集、轉供量分配驗證、憑證歸戶等程序提供可行之配套建議,落實電動車充綠電取得國家再生能源憑證(T-REC)憑證之應用,開創新的綠電交易模式。3.建立區域再生能源預測技術,可應用於配電系統,作為饋線拓樸優化與饋線轉供策略之評估工具,後續將提供相關資訊與台電先進型配電管理系統(Advanced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System, ADMS)系統進行評估測試。4.目前市售變流器僅單向功能,本計畫開發之雙模供電系統具備雙向功能,在PV發電後可選擇供應電器使用、儲能充電或併入市電,更可由市電轉直流電供應電器使用或儲能充電。5.將AC/DC雙模概念導入供電系統與家電,不僅可以有效地驗證能效外,亦可以藉由展示效益,帶動更多資源的關注與注入,加速綠電自用效益的呈現。6.透過此實證平台建立國內直流建築綠能與儲能的使用情境分析,透過大數據分析發電與用電歷史資料,以通用的RS-485通訊格式,提供最佳能源使用模式,進行系統通訊自動控制雙模供電系統的能源供應轉換。7.整合多迴電表及能源管理於一台微型系統中,並加入回路電線溫度感測,進行用電安全性之偵測,且能以Wifi連線方式讀取相關之即時及歷史用電資訊。8.投入氫能技術研發及建置「氫能示範驗證平台」,提供一條龍式的氫能技術與驗證解決方案,整合再生能源電解產氫、氫氣純化與高壓儲存、及發電應用技術,打造完整解決方案。9.未來透過氫能示範驗證平台,可作為國內產業技術練兵基地,提升氫能產業規模,成為未來重要淨零電力來源。」
年累計預定進度(a)(%)
年累計實際進度(b)(%)
進度比較(b-a)(百分點)
年計畫經費(c)(千元)
年累計執行數(d)(千元)
年計畫經費達成率(d/c*100%)(%)
0留言
0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