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於110年01月01日結束於113年12月31日
0(千元)
無
無
一、學術成就:(一)合作團隊養成:大學型整合計畫,預計形成5組合作團隊。(二)培育及延攬人才:培育防疫專業人才及種子教師,預計50人次。(三)舉辦教育訓練:持續舉辦防疫人員專業教育訓練及民眾衛教宣導,預計12場次。二、技術創新:(一)推廣新穎生物性防治技術-釋放沃爾巴克氏體雄蚊計畫。(二)以AI技術發展智慧辨蚊APP與裝置,預計完成開發至少一個APP 。三、社會影響:(一)建置新型病媒蚊調查指數作為管理指標,並支援本土登革熱防疫作為及協助防疫作為後之評估與建議,至少提供4個以上的地方政府即時防疫資訊。(二)利用空間地理資訊,建置防疫策略平台1套,提供中央與地方政府建言。(三)彙整國內主要環境病媒蚊發生現況及測試對殺蟲劑感藥性程度至少3種藥品,協助中央與地方政府擬訂防治策略,以增進防治成效,減少民眾恐慌。(四)建立我國血清流行病學之資料庫,分析我國蚊媒傳染病流行趨勢與風險,作為公共衛生決策依據。四、其他效益:將台灣的病媒蚊防治與研發創新技術推廣至東南亞國家,亦可同時防治其他蚊媒傳染病,如茲卡病毒感染及屈公病等。同時接軌國際,強化新興疫病跨域網絡整合與應變能力,確保國人健康。
計畫亮點:「1. 協助中央與地方政府防疫作為及緊急疫情支援(1) 建構誘卵桶監測系統,作為有效蚊蟲管制,今年持續協助南高屏三縣市監測,並增加了桃園與台北市監測點,達15,245 樣點。中心積極與中央和南高屏三縣市地方防疫團隊密切合作,每月參與「行政院重要蚊媒傳染病防治聯繫會議」,定期於會中報告「高風險縣市病媒蚊密度監測評估」,提供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防疫依據參考 (每月定期報告,迄今已參與57場)。今年度亦受邀參與行政院環保署、疾管署、台北市、新北市及高雄市等登革熱防治相關會議。(2) 協助並教導桃園市環保局利用誘卵桶監測病媒蚊密度,今(110)年共監測12區共347里的誘卵桶監測工作。(3) 協助全台登革熱本土病例之緊急疫情:今年國內登革熱疫情,境外移入累計有12例,本土病例0例。今年病例數較多為日本腦炎,累計有28例本土病例,中心派員出動協助臺南市4 例及臺中市2 例日本腦炎疫情,進行捕蚊燈掛設與病媒蚊幼蟲調查等工作,共出動30 天人次,調查發現39 處日本腦炎病媒蚊幼蟲孳生地,採集日本腦炎病媒蚊幼蟲1,926 隻。另外,掛設14 盞捕蚊燈,捕獲病媒蚊蟲848 隻,進行日本腦炎病毒核酸檢測,全部病媒蚊樣本未驗出日本腦炎病毒。另外,中心亦協助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等境外移入登革熱疫情,並進行病媒蚊調查與監測。相關資料皆及時提供防治單位參考並進行進一步的病媒管制工作。(4) 因應臺鐵轉型及車站周邊都市更新發展,受疾病管制署高屏區管制中心委託,分別於臺南市與高雄市進行鐵路地下化工程登革熱病媒蚊密度變化監測。進行中之臺南市鐵路地下化工程周邊設置誘卵桶,進行登革熱病媒蚊之密度監測。今年完成達1,170 桶次誘卵桶調查,陽性率31.3%,總卵數11,227 顆,平均卵數9.8 顆。(5) 協助高風險縣市之埃及斑蚊對殺蟲劑的藥效評估:今(110)年共測試空間噴灑藥劑19支、水噴藥劑5支與殺幼蟲藥劑3支(水溝模擬測試)。空間噴灑之測試品系含臺南市8 區、高雄市11 區、台北市10 區;水噴藥劑之測試品系含臺南市8 區、高雄市3區;水溝模擬測試之測試品系含高雄市3 區,檢視在廠商建議濃度測試下24 小時死亡率是否達80%。(6) 「病媒蚊監控採樣數據管理系統」網頁,進行監測資料儲存、彙整、查詢與數據分析,目前已有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台中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嘉義縣、宜蘭縣、彰化縣等10縣市數據供中央疾管署及地方政府使用。調查資料同時交予疾病管制署、疾管署北區管制中心、疾管署南區管制中心、疾管署高屏區管制中心、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臺北市環保局、桃園市環保局、臺南市衛生局、高雄市環保局、高雄市衛生局與屏東縣衛生局等單位留存。本系統可以將不同單位數據整合進行比較,提供給更多單位使用,做為防治成效與策略擬定的依據。(7) 推廣登革熱防治深耕教育計畫:與台南市政府合作進行病媒蚊防治在地生活教育深耕計畫,110年度於共有17所國中參與計畫執行防疫社團活動。另外,依據各學校單位提出之教育宣導需求,對於不同學齡層之學生進行衛教宣導,辦理達4場,4小時。2. 發展前瞻性人蚊綜合風險地圖已達成建構蚊媒監測綜合風險估算指標,透過科學數據推估整合觀測的模式,找出新北市、台南市、高雄市各自的代表性蚊媒指標,並將高雄市代表性指標的風險評估預測展示在網頁平台上。新北市防疫資訊決策平台上完成蚊媒法定傳染病即時通報通知模組,使得衛生單位收到通知後,能主動登入平台檢查是否有新增確診個案。也新增新北市風險地圖,整合個案疫情、病媒調查、氣候因子等科學模式來進行人蚊風險管理。屏東縣政府全蚊媒防疫資訊決策平台(測試)上擴充全蚊媒地圖模組,可以全面整合檢視區域內全蚊媒傳染病的即時分布。以時空統計分析及機器學習模式來進行人蚊綜合風險偵測,將大大裨益於現行防疫工作視野及決策資訊的通盤考量。透過與各縣市需求訪談,本研究今(110)年度於新北市政府蚊媒傳染病決策支援系統新增蚊媒傳染病個案即時通報通知模組,使防疫人員主動檢查新增確診個案資訊是否進入平台;屏東縣政府全蚊媒防疫資訊決策平台(測試)擴充全蚊媒地圖模組可以全面整合檢視區域內蚊媒傳染病的即時分布。通用版登革熱防疫資訊決策平台除了維護系統功能,也強化病媒蚊密度調查紀錄在時空尺度的精細度,可呈現比村里尺度更精準的病媒生態。也透過蚊媒監測綜合指標的概念,以科學大數據的演算法探討不同風險下的指標反應當時的風險大小的能力,進一步將成果展示於蚊媒傳染病風險預測地圖,來監測病媒狀態。3. 登革熱防治教育專區營運及扎根推廣教育計畫與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合作,推動「防疫戰鬥營巡迴展」展出,分別於今(110)年1、5、10月與花蓮縣(花蓮慈濟靜思堂)、嘉義市(嘉義市東區體育館)及台中市政府(台中慈濟靜思堂)合作,展出「防疫戰鬥營—登革熱、流感」巡迴展、「Wolbachia生物防治特展-族群抑制」等,藉由多元活動及展示方式宣導國衛院登革熱防治新科技,以提升社會大眾對國衛院於防疫工作推廣之努力,達5,089人次參觀。同時,亦推出「沃爾巴克氏菌生物防治2.0特展」配合高雄縣市政府政策,至高雄市五甲社區活動中心、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大廳展出,與市府合作辦理9場次解說及調查活動。編撰「『運用沃爾巴克氏菌進行登革熱生物防治策略』態度量表」1份,共蒐集436份問卷,其中包含有效問卷353份,並進行分析,已將研究成果撰寫為論文投稿中。4. 發展登革病毒分型、屈公病毒、茲卡病毒之快速檢測試劑與國防預醫所合作發展鑑別登革/茲卡/屈公病毒感染的單重及多重檢測試劑,研發一系列單株抗體群,發展出蟲媒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目前已委託國內科技廠商,進行「登革病毒NS1抗原分型快篩試劑」試量產、「茲卡病毒NS1抗原快篩試劑」試量產,而「抗登革病毒抗體及其應用」於2021年9月1日取得中華民國發明專利,專利證號: 發明第I737918,有助於將來檢測試劑國際市場布局。同時在國際合作上與越南TAY NGUYEN Institute of Hygiene and Epidemiology簽屬合作意向書進行合作,亦提供「登革病毒NS1抗原分型快篩試劑」75劑給阿根廷INBIRS – School of Medicine做臨床檢體測試。此研發之抗原檢測試劑可以作為醫療系統、邊境檢測、原野調查的第一層篩檢,協助公共衛生及流行病學的預防與監控,降低疾病傳染的風險。5. 應用機器學習預測病媒蚊密度本計畫使用機器學習建構模型方法,應用在預測未來病媒蚊的密度上。我們成功地使用機器學習演算法來預測病媒蚊密度,此結果將則有助於病媒蚊的控制策略擬定與趨勢評估,進而降低流行爆發的風險。進一步分析建構的機器學習模型,找出可能與病媒蚊密度相關的因子,包括雨量、風速、人口密度較低里別的病媒蚊密度、鄰近里別的病媒蚊密度等,發展出新的病媒蚊密度預測模式,此成果未來將協助防疫單位作為與人力物力資源分配上,做出最適當的決策,降低以斑蚊為媒介之傳染疾病對國家醫療與衛生體系的影響,建立新型蚊媒傳染病的防疫策略,由於蚊媒傳染性疾病每年均對於全球熱帶與亞熱帶區域的公共衛生造成很大的威脅,此研究將有助國家防疫策略的精進,並將此經驗擴展至全球。」 / 關鍵成果:「無」
年累計預定進度(a)(%)
年累計實際進度(b)(%)
進度比較(b-a)(百分點)
年計畫經費(c)(千元)
年累計執行數(d)(千元)
年計畫經費達成率(d/c*100%)(%)
0留言
0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