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主(協)辦機關 核能安全委員會

輻射防護管制規範與度量技術研究(4/4)(109年度辦理情形)

開始於106年01月01日結束於109年12月31日

目前進度

啟動囉
106/01/01
  (第4年 / 4年)
   
   
   
完成了
109/12/31
計畫類別
一般科技施政計畫
管制級別
自行管制
管考週期
每季

年計畫經費

0(千元)

落後原因分析

無落後項目。

機關因應對策

無。

年度目標

一、輻射防護技術規範與劑量評估精進研究二、輻射防護能力試驗技術研究三、人員生物劑量染色體變異評估技術研究

重要執行成果

計畫亮點:「1.更新我國游離輻射防護架構修訂所需技術規範和劑量評估等系統,使之與國際接軌,落實輻射防護管制作為與輻射劑量合理抑低精神,確保民眾的輻射安全及提升民眾的健康品質,相關資料可作為我國輻防管制單位之管制參考。2.透過持續的能力試驗研究,建置評估系統與能力,引入新規範,並了解與精進國內實驗室於肢端劑量計、輻射偵檢儀器校正,由上而下確保輻射防護體系之完整。3.建立染色體雙中節評估技術及重建劑量反應曲線,成立國家級及衛星實驗室提供輻射意外和民眾需求的人員生物劑量服務。」 / 關鍵成果:「一、 輻射防護技術規範與劑量評估精進研究1.執行輻射防護技術規範與劑量評估精進研究,辦理台北、高雄兩場次研討會,邀請國內5位輻射防護專家及可能受修案影響之120位業者參與,收集相關人員建議回饋,以調控修案內容之影響衝擊與適切性。2.完成X光機固有濾片量測,並依據ISO 4037規範組配光子眼球水晶體劑量校正射質所需的過濾片,半值層量測結果與ISO 4037規範差異小於5%,符合ISO 4037規範之要求,以提供眼球劑量計校正使用,確保劑量追溯標準與量測評估技術,保障輻射工作人員之安全。3.建立PIMAL動態擬人假體在精準輻射劑量評估的應用能力,完成兩個實務案例的探討:(1)模擬放射師以手處理核醫藥物的輻射曝露、(2)模擬醫生操作螢光透視攝影的輻射曝露。結果可提供連結手部等價劑量、眼球水晶體等價劑量、以及全身有效劑量三者的關係,確認其在劑量評估的正確性與潛在應用,並展示PIMAL在醫療工作人員輻射劑量評估技術的特色與優勢。二、輻射防護能力試驗技術研究1.於6月12日舉辦人員劑量計全國性技術討論會,會中討論與報告第11次人員劑量計能力試驗結果,因應疫情縮減會議規模,共20位人員、11個單位與會。本次依據TAF-CNLA-T08(4): 2019執行,採更嚴格之允差限值規定,8家劑量評估實驗室皆能符合要求,確認第一線技術服務之技術與品質可接軌世界水準。2.與全國認證基會金合作,完成「測試領域肢端劑量評估技術規範」CNLA-TAF-T23(01)之增訂與審查程序,並於109年3月正式公告實施,以提供產業應用。使本項技術規範接軌最新版ANSI/HPS N.13.32(2018)標準,促使各肢端劑量評估實驗室技術符合國際規範要求。3.運用能力試驗既有經驗與相關技術,完成「全身計測實驗室比對試驗」臨時性任務,試驗依據ANSI/HPS N13.20(2011)規範執行,計有台灣電力公司及核能研究所等5個實驗室(10部全身計測系統)參與,各單位之量測系統皆通過測試,可確保輻射工作人員及鄰里民眾量測結果之準確性。三、人員生物劑量染色體變異評估技術研究1.完成109年度3例國人背景值染色體影像分析,分析成果可擴充我國生物劑量背景值及劑量反應數據,完備歷年研究成果之完整性。2.完成歷年國人背景值分析報告一份,其報告可了解性別差異、年齡及居住地區是否會與雙中節變異產生具有相關性,有利建立國內輻射背景資料。3.完成ISO17025:2017新版109年度實驗室之監督評鑑,藉由全國認證基金會(TAF)對各領域之共同要求,對校正或測試實驗室的評鑑認證,達到實驗室符合國際標準與品質及技術提升之目的。」

輻射防護管制規範與度量技術研究(4/4)
109年實際執行趨勢圖
 年累計執行進度(%)  年計畫經費達成率(%)

年累計預定進度(a)(%)

年累計實際進度(b)(%)

進度比較(b-a)(百分點)

年計畫經費(c)(千元)

年累計執行數(d)(千元)

年計畫經費達成率(d/c*100%)(%)

註1、年計畫經費執行率=截至目前之年累計執行數/年累計分配預算數*100%
註2、本頁面圖表配合計畫管制週期進行更新調整,若管制週期為季報或半年報,可能出現部分月份為空白之情形。
註3、部分計畫之推動未編列年計畫經費,可能造成年計畫經費執行率為0的情形。

留言總數 0留言 0 關注


輻射防護管制規範與度量技術研究(4/4)(109年度辦理情形)
輻射防護管制規範與度量技術研究(4/4)(109年度辦理情形)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