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主(協)辦機關 農業部

農業綠能多元發展之整合性關鍵技術研發與推動(2/4)(109年度辦理情形)

開始於108年04月11日結束於111年12月31日

目前進度

啟動囉
108/04/11
  (第4年 / 4年)
   
   
   
完成了
111/12/31
計畫類別
延續重點政策計畫
管制級別
部會管制
管考週期
每季

計畫核定情形

108年08月22日(行政院)院授主預教字第1080102067號

年計畫經費

0(千元)

落後原因分析

機關因應對策

1.漁電共生試驗型試多元複雜,受限於執行經費與人力不足,難以面面俱到。例如:實體光電試驗建造費用高,目前多以浮筒模擬光電板試驗替代,以嚴謹角度來看仍有差距。另目前業界對漁電共生規劃設計的需求以設施型為多數,未來需加強設施型漁電共生之技術輔導,以符產業需求。2.農電共生營農型試驗涉及政策規劃,光電業者多所關注,屢有將試驗結果斷章取義及誇示等。未來展示試驗結果須謹慎說明對產量、品質、分級及生態等影響,並將出版指引手冊,以正視聽。3.馬尾藻育苗期程過長,不論是用藻繩或藻磚等不同基質進行育苗,均需耗費許多人力進行雜藻清除,且也容易將藻苗隨之剃除。未來將調整育苗技術,以減少雜藻清除所需人力。4.農業廢棄物料源取得不易大量收集,且農業廢棄物依季節、產期不同,導致來源不穩定,藉由向果菜批發市場採集農業廢棄物,解決果菜市場廢棄物去向問題,亦能作為高效厭氧醱酵系統提升沼氣產量之基質。

隸屬專案

「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新農業)

年度目標

1.達成2物種漁電共生養殖試驗及促成業者進駐漁電共生試驗育成基地2.建立地面立柱式適栽作物清單,技術輔導既有案場以穩健發展產業。3.完成離岸風電規劃場域之漁業生物相變遷分析;建立非營農型土壤復育方案之指標監測系統。4.控制進料料源種類配比與增加甲烷菌群多樣性及提升發電系統工程自製整合比率,延長發電機組壽命。5.研析產業營運模式,拓展資訊擴散與跨域人才培訓。

重要執行成果

計畫亮點:「1.實體光電設施可減少陽光直射到文蛤池的面積,有效降低夏季高溫期極限水溫的發生,遮蔽率40%較0%的池水均溫低3.8℃。於5月雨季時期,各試驗池水鹽度由35psu下降至15~20psu,遮蔽率40%組因設有排水設備受到影響較小,其鹽度高於遮蔽率0%組約3~5psu。與業界養殖文蛤成長速度沒有差異。估算目前產量為:遮蔽0%組653.2 kg/0.1公頃及遮蔽40%組612.7 kg/0.1公頃,無論是從試驗結果或以全國平均產量(5,910 kg/公頃)相比,皆符合產量7成以上之規定。2.模擬浮動型設施遮蔽40%與否,對於金目鱸的成長及產量沒有顯著差異。金目鱸產量分別為遮蔽率40%組21,960 kg/0.28公頃,遮蔽率0%組22,800 kg/0.37公頃。魚片品質方面,兩組的色差、肉質和感官品評分數無顯著差異。且光電浮筒下的整池步驟與一般養殖場並無明顯差異,可利用配合束井盡可能將水排乾,常用的生石灰在浮筒覆蓋下,效果不會受到影響。3.鳳螺養殖結合室內型光電設施與立體渠道式模組,可減少操作成本與提高養殖密度,單一模組下損益為1萬元,如在1千平方米設施下,以80%有效空間,設置200組,則可達到產值約800萬元以上和淨利200萬元。4.漁電共生育成基地已有5案完成簽約,長期進駐20公頃區已額滿,提供已進駐業者在水產養殖試驗、相關研究資源取得、產學合作等項目之訊息,加速業者取得資源、開展試驗合作等時程。5.建立模擬地面立柱式營農型綠能設施下適栽作物篩選及參考清單,53種作物中有32種減產幅度小於30%,包括葉菜類12種、果菜類種3種、根莖類2種、特用作物7種、觀賞植物8種等5類32種。並建立各項作物生長及產量參數,並設定分類規格及生態評估,實質建立營農條件之參考指標。6.利用PVP syn.軟體建置不同太陽能板排列組合光電板之模擬圖判斷,考量遮光對作物生產的影響,行列式除了有較佳的操作空間,在栽培面積上的利用也較彈性,因此未來營農型綠能設施的建置上,建議以行列式為主。7.輔導農電共生案場高雄永安、美濃、雲林四湖等場域之技術諮詢達25場次,合計輔導5公頃以上面積,協助台糖公司設立大林糖廠3公頃農電共生示範專區及專案計畫書書面輔導共4件次。8.彰化王功區潮間帶使用3D列印附苗設備可附著大量牡蠣苗,且容易有效以人工方式剝離以製成大量天然單體牡蠣苗,未來可應用於離岸風場內養殖使用,且其重金屬含量均符合衛生福利部之規範。9.與英國在臺辦事處合作,並和英國環境、漁業和水產養殖中心(Cefas)簽署合作意向書,形成臺英離岸風場與漁業學術交流及資訊交換平台,提升我國離岸風能生態系研究之能見度與研發能量。10.推動雲林縣的新庄畜牧場,養豬頭數為15,000頭,沼氣量約300CMD(m3/day),於11月完成與台電簽署沼氣發電售電合約,隨即陸續完成外線與內線電網併接工程,依每日300立方米沼氣產量,未來每年可售電收入約80萬。11.辦理「2020漁業綠能產業應用論壇」,在風電場域的漁業發展及漁電共生的養殖整合議題上,透過展示計畫成果與分享產業實務,在兼顧產業升級與生態發展下,建立與公民團體溝通管道,釐清產業發展疑慮,提升漁電共生之發展可行性。」 / 關鍵成果:「1.完成白蝦、金目鱸的模擬浮動型光電設施養殖試驗,與持續驗證文蛤結合實體立柱型光電設施養殖模式試驗,各物種產量與活存率在遮蔽率40%與無遮蔽下的比率分別為:金目鱸96.3%產量與96.6%活存率,文蛤為93.8%產量與98.3%活存率,且光電下養殖管理與一般養殖管理並無太大的差異,顯示金目鱸與文蛤具共構養殖可行性。2.漁電共生試驗育成基地申請進駐累計達22案(今年度通過審查7案),5案完成簽約,長期進駐20公頃區已額滿,養殖種類有白蝦、金鯧魚、午仔魚、龍膽石斑、牛奶貝等,預期明年度將正式開展各式漁電共生試驗。3.輔導農電共生案場高雄永安、美濃、雲林四湖等場域之技術諮詢達25場次,合計輔導5公頃以上面積,協助台糖公司設立大林糖廠3公頃農電共生示範專區及專案計畫書書面輔導共4件次。4.篩選出農電共生之地面立柱型綠能設施下減產幅度小於30%適栽作物品項,包括葉菜類12種、果菜類種3種、根莖類2種、特用作物7種、觀賞植物8種等5類32種。並建立各項作物生長及產量參數,並設定分類規格及生態評估,實質建立營農條件之參考指標。5.完成苗彰離岸風電規劃場域漁業生物相分析,累積24個月離岸風電規劃場址漁業資源及漁業動態解析資料共13,852筆資料,供風機設置前後影響評估依據。建置中國半葉馬尾藻藻場2處(1520m2),評估作為風機海域增裕漁業資源之方式。6.設立示範案場屏東佳冬(長期淹水)與嘉義東石(高鹽分)2處,導入植被覆蓋管理指引,植被覆蓋復育管理下土壤構造及生物多樣性皆優於業者的常規管理,,提升生物多樣性以維持生態系統功能。7.完成結合生物添加策略、料源前處理與基質調配,最大比產氣率可達到2.94 m3/m3-day,平均比產氣率為2.61 m3/m3-day,約為傳統的2.5倍以上。建置雙機發電並聯之二次電力轉換,並聯同步與功率輸出調節之系統性整合運轉測試,氣電轉換1.5kWH/m3,推動國內系統業者與次系統業者共同發展沼氣發電機組工程系統,達發電機國產化比例60%。8.沼氣發電產業鏈推動訪場次數累計共29次,完成金門酒廠簽訂沼氣分析評估合作案,與基士德公司簽訂東南亞沼氣發電設備合作意願書共2案,帶動更多產業內廠商投入沼氣發電。9.完成農漁業綠能共構體系(農/漁電共生)之趨勢分析與案例說明,解析營運模式進行,提供國內發展參考。評估文蛤光電案場、貝類溫室光電案場、仙草光電案場之經濟效益分析3式,離岸風電之漁業合作調查與案例分析1案。10.辦理漁電共生說明會6場次與水產養殖與綠能共構產業應用講習會2場次,累計參與人數達422人次。漁業綠能產業應用論壇1場次,整合離岸風電、漁電共生之議題進行分享與討論。漁電共生座談會1場次,聚焦於養殖戶的發聲,透過跨領域對話與公民團體交流,凝聚共構產業之共識」

農業綠能多元發展之整合性關鍵技術研發與推動(2/4)
109年實際執行趨勢圖
 年累計執行進度(%)  年計畫經費達成率(%)

年累計預定進度(a)(%)

年累計實際進度(b)(%)

進度比較(b-a)(百分點)

年計畫經費(c)(千元)

年累計執行數(d)(千元)

年計畫經費達成率(d/c*100%)(%)

註1、年計畫經費執行率=截至目前之年累計執行數/年累計分配預算數*100%
註2、本頁面圖表配合計畫管制週期進行更新調整,若管制週期為季報或半年報,可能出現部分月份為空白之情形。
註3、部分計畫之推動未編列年計畫經費,可能造成年計畫經費執行率為0的情形。

留言總數 0留言 0 關注


農業綠能多元發展之整合性關鍵技術研發與推動(2/4)(109年度辦理情形)
農業綠能多元發展之整合性關鍵技術研發與推動(2/4)(109年度辦理情形)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