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者 Angelo Yu
已附議260 (時間已截止)
尚須4740個附議
臺灣鐵路桃園段高架化為原有定案,但因政治因素而停擺,甚至強勢改為地下化,徒增市政巨大負擔外,並拖延桃園市交通多元立體化願景之進程,迫使桃園市民陷於交通困境中。
擬提議支持臺鐵桃園段高架化工程,並應立即動工,以強化車站功能,改善交通困境,維護市民權益。
成本:
拆建成本:由於改建時必須維持現有軌道營運,無法直接於軌道下方直接開挖,採用明挖覆蓋法,須要改建拆遷;但高架化僅需高架,並已做好準備。
建造成本:由於臺鐵地下化要鑽挖地底,鐵路建造工程之經費、難度與時程,遠遠大於高架鐵路。
經費
高架:約308億
地下:1200億以上
建造規模:臺鐵地下化鐵路建造工程之軌道數與月台數,在相同經費下無法達到高架可達到之規模,並且地下化規模太小,嚴重影響爾後營運班次與站停時間。
維修成本:臺鐵地下化後,地下土壤含有大量濕度容易會導致隧道內濕度增加,而大量減少鐵軌壽命,增加維修成本;但高架化維修甚是擴充都相較容易。
擴充難度:臺鐵地下化後,由於鐵路已鑽入地下,若爾後需要增加鐵路數量,或擴充路線容量時,隧道拓寬較高架拓寬難度高出許多。
活化及更新不易:廢棄地下鐵路,空間運用困難。高架可立體化交通,不會有廢棄問題,更便利使用空間。
地皮使用率:由於地面下已有隧道,在地皮上難做大規模開發,頂多只能蓋高架橋,無利於桃園願景。
乘坐品質
都市環境:在臺鐵地下化後,地面通常只能鋪路和種樹,造成更多汽車通行而產生空氣與噪音汙染。而臺鐵地下化之通風不良,需要廣設通風井,耗費更多能源抽換新鮮空氣。在市容與土地使用以及能源上產生更多耗費。
行駛速度:臺鐵地下化後,如果列車行車速度過快,加上隧道內若通風不良,會因為「活塞效應」造成隧道內氣壓改變,可能導致隧道入口和隧道內噪音變大,乘客的耳朵也會產生不適,乘坐品質變差,甚至恐損壞隧道內設施。
城市風景:臺鐵地下化後,鐵路在進入城市時已鑽入地下,使得都市景觀剩下漆黑隧道,市民對於鐵路與乘坐的共同記憶也將剩下漆黑。鐵路在地面視線範圍外,公眾心理上感到遙遠,降低乘搭的意欲,不利桃園觀光。
健康與安全
健康威脅:桃園藉由鐵路通勤的市民居多,但列車行駛中與隧道產生的高分貝聲音,聽久了耳膜會受損;且在行駛中與鐵軌的摩擦恐產生一些有毒物質,吸久了容易生病。
天災抵抗力:容易因為水災、地震、土壤液化導致結構破壞,且比高架或平面路段不容易災後重建。
人為災難及恐怖行動處理及預防不易:桃園為最靠近國際機場的都市,桃園機場之國際排名為前20名。若臺鐵桃園段遭受炸彈、火災、爆炸、毒氣及挾持事件等,地下化皆無法迅速處理。地下隧道事故時疏散困難,如發生火警,濃煙較難散去,容易間接做成傷亡。
小結:
桃園需要鐵路高架化所需的隔離綠帶,就是城市需要更多市民所能共同使用的空間,並不會造成土地浪費,若都市規劃良好,桃園不需要高成本卻低成效的地下鐵路。盼支持鐵路高架化。謝謝
權責機關
主辦單位 交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