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主(協)辦機關 衛生福利部

提升國人氣候變遷之健康識能與調適策略研究(107年度辦理情形)

開始於105年01月01日結束於108年12月31日

目前進度

啟動囉
105/01/01
  (第4年 / 4年)
   
   
   
完成了
108/12/31
計畫類別
科技發展
管制級別
部會管制
管考週期
季報

計畫摘要

107年度計畫包括:
一、健康影響早期預警與健康促進
(一) 極端氣溫對國人的健康效應為依據,計算住院急診與死亡的相對風險,並繪製臺灣氣候變遷慢性病高風險之風險地圖
(二) 以長期資料評估及預測臺灣氣溫改變下對懷孕婦女及新生兒等易感族群之健康影響
二、新興及再浮現疾病與氣候災變之衝擊評估與衛生醫療系統因應
(一) 進行氣候變遷相關傳染病對國人健康及防疫影響之評估,且探討蚊媒、蜱媒新興及人畜共通傳染病病原體之基因變化、追溯病原體來源,並進行氣候變遷對抗生素抗藥性微生物影響之監測,以及透過國內與國際合作管道的建置,達到疾病監測、病源確認、損害降低等目標
(二) 利用大數據及地理資訊系統建構「提升氣候變遷之健康識能與調適策略」之因應管理平台
三、以政府開放資料源建立受氣候變遷衝擊之傳染病及心血管疾病資料庫,並建立資料持續更新機制。氣候變遷對健康經濟學影響評估
(一) 藉由調查資料 (survey data) 以及實驗經濟學之方式,以心血管疾病為例,分析民眾對於在氣候變遷下所導致健康風險資訊之認知反應
(二) 以非市場財之計量方法,評估早期健康預警資訊之潛在經濟效益
四、健康調適策略與教育溝通
(一) 整合所有氣候變遷風險數值與內政部環境、社會、經濟、醫療資源資料,綜合評估氣候變化的地區性差異與風險空間分布,並分析此些因子對氣溫風險之修飾程度
(二) 掌握全臺灣氣候變遷下相對敏感的縣市,提出減低氣溫之健康風險的可能方案
(三)以腹瀉相關傳染性疾病為例,利用文獻探討醫療資源可取得性及社會經濟因子對於強降雨/颱風後疾病發生風險之影響,以彙整具實證基礎之調適選項
(四) 統整與分析現有之健康衝擊成果,產出本土健康衝擊表,以及目前可能之調適因應策略。

重要執行成果

氣候變遷之溫度雨量改變預測與相對健康效應對國人的衝擊影響評估
研究結果發現新北市蘆洲、三重、中和、永和、板橋等人口密集地區,為受氣候變遷影響可歸因死亡人數最高的地區;其次為臺中市、彰化縣、嘉義縣;接著為桃、竹、苗等地;南部地區以及東部地區相對影響程度最小。針對高風險地區,應補強相關醫療設施,及早因應。

氣候變遷對婦幼健康之衝擊:從出生世代研究著手
研究結果發現,氣溫暴露會影響孩童生長、發育以及肥胖的產生。而母親懷孕時不同孕程氣溫的暴露,也對孩童有不同之影響,其中第三孕程暴露與孩童體重、BMI及過重/肥胖成顯著正相關。在孩童長期BMI變化趨勢結果顯示,中部地區男童8歲前的年平均氣溫暴露與其從「BMI正常變為過重/肥胖」以及「持續過重/肥胖」呈顯著正相關,突顯易感受族群對於環境溫度變化之濃度反應的敏感性。

早期預警及健康風險管理之潛在效益評估與風險溝通
1. 正式訪問調查結果-政策建議題項
(1) 如何培養民眾氣候變遷與健康知識:超過5成的受訪者表示需要政府舉辦座談會或是公民課程,但這些受訪者中僅有3成之民眾願意參加,很可能是受限於工作或是家庭因素,不方便參加。此結果顯示,民眾對氣候變遷與健康風險知識雖有需求,但未必需要參加座談會或未必有時間去上課,也可能還有其他管道 (如網路知識平台) 可取得相關知識。
(2) 民眾自主調適行為:面對高溫的情形下,5成以上受訪者會以多喝水、開空調、減少在室外活動的時間、至陰涼處避暑等方式來調節體溫。在面對極端低溫時,多數民眾會多穿著保暖衣物、減少在外活動的時間。由此可見,民眾在面對高、低溫時皆有相對應之自主調適行為。
(3) 預警系統建立:約97%的民眾信賴氣象局所發布之資訊,其次是各縣市政府。
(4) 預警系統所傳達的內容:超過6成的受訪者認為預警資訊應包含高低溫強度警戒值、可能持續之時間等資訊,但對於是否有健康威脅或要採哪些調適行為,民眾傾向於自我判斷。有鑑於此,除提供氣候變遷及健康相關知識外,亦須加強民眾自我評估風險之能力。
(5) 政府提供的調適工具:66%之受訪者希望政府能夠補助購入冷、暖氣設備;56%希望政府能夠多提供避暑 (寒) 的公共空間;也有超過4成希望改善隔熱;4成希望透過媒體來宣導,但僅有25%的受訪者希望政府舉辦調適教育。由此可知,民眾希望政府能夠積極且直接協助他們減少極端溫度之影響,而非只是消極的透過教育來宣導改善。
2. 健康風險認知
受訪者之健康風險認知程度會根據溫度、反應時間、以及資訊傳達方式而有所不同。首先在溫度面向中,本研究之調查結果發現,低溫變數平均權重最高;溫差變數次之;高溫變數為最低。其次在反應時間面向中,反應時間越短,個人風險認知度的權重越重。第三在資訊傳達面向,文字敘述之權重大於以實際數字傳達之權重,因民眾對於文字傳達之資訊可能有不同的定義,例如:對於「寒冷」之感知門檻甲為15℃,乙為5℃;故以文字傳達「氣溫將變寒冷」,甲與乙皆會有警覺,但傳達方式若改為「氣溫降為10℃」,則甲有警覺,乙沒有,因此,整體上,文字權重與實際數字傳達之權重會明顯較高。
3. 願付價格估計
(1) 影響願付價值顯著的因素包含健康風險認知度、教育程度、工作是否與醫護相關,且係數皆為正,其中健康風險認知度係數為0.4186,表示健康風險認知度每上升一度,民眾每年願付價值會增加0.4186%;教育程度係數為0.2111,表示教育程度每增加一個階段,願付價值會增加0.2111%;工作是否與醫護相關係數為0.9730,表示工作與醫護相關之民眾比工作與醫護不相關之民眾願付價值高出0.9730%。冷暖氣裝置雖顯著,但與願付價值呈現負相關,可能因民眾既然已經有冷暖氣裝置,對於預警系統之需求自然會減少,因此有較低的願付價值。至於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經驗或者是否長期在戶外工作等因素,雖然與願付價值呈現正相關,但並不顯著。
(2) 其次,將所估計的平均每人每年願付價格新台幣360.9元,乘以母體全台 (不含離島) 2,300萬人口,估算相當於國人每年願意支付80億元來建立心血管疾病早期預警系統,此代表建立預警系統之經濟效益或價值。至於民眾願意支付方式結果,以直接捐款及健保補充保費占較大比例,直接捐款最多 (40%),健保補充保費 (30%) 次之。
(3) 民眾對於健康風險資訊之願付價值,會因受訪者之特性而有所差異。研究結果發現非高齡者族群與未分群結果非常一致,在個人健康風險認知度 (RA)、教育 (EDU)、醫療相關工作者 (W_MED) 變數皆呈現顯著正相關,較為不同的是高齡者族群,在性別呈顯著負相關、戶外工作者(W_OUT) 呈顯正相關,顯示高齡者多數都已退休,收入來源有限,導致其個人社經背景與支付意願之間會有比較緊密的關係,與其它族群有明顯的差異。
(4) 因為願付價值並非線性函數,本研究再利用模擬方式來計算不同族群之願付價值。本研究選用男女及高齡族群與否兩組比較作為基礎,搭配其他解釋變數,進行模擬估計。男性之平均願付價值為367元,略高於女性之願付價值為335元。高齡族群之平均願付價值270元,遠低於非高齡族群的362元。由願付價值結果可以發現,男性比女性願意多支付,但差異並不大。相較於非高齡族群,65歲以上的高齡族群之支付意願明顯較低。

臺灣氣候變遷健康衝擊調適決策方法
依據風險熱圖,將風險值設定高於1.2為高風險地區,並將與氣候變遷相關之社會經濟因子 (如:就業人數、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 代入整合分析,其研究成果如下:
1. 全死因死亡極端高溫存在風險地區為雲林縣、嘉義縣市,其極端低溫存在風險地區為基隆市、新北市、臺北市、桃園市、新竹縣市、苗栗縣、臺中市、雲林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市、宜蘭縣、臺東縣;而門診極端高低溫較無存在風險地區。
2. 循環系統疾病死亡極端高溫存在風險地區為基隆市、高雄市、屏東市,其極端低溫存在風險地區為基隆市、新北市、臺北市、桃園市、新竹縣市、苗栗縣、臺中市、南投縣、雲林縣、彰化縣、嘉義縣市、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宜蘭縣、臺東縣;而門診極端高低溫較無存在風險地區。
3. 呼吸系統疾病死亡極端高溫存在風險地區為基隆市、雲林縣、嘉義縣市、宜蘭縣,其極端低溫存在風險地區:基隆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市、苗栗縣、臺中市、雲林縣、高雄市、屏東縣、宜蘭縣、花蓮縣、臺東縣。
4. 全病因急診極端高溫存在風險地區為苗栗縣、彰化縣、雲林縣、宜蘭縣、花蓮縣,而其極端低溫較無存在風險地區。
5. 循環系統疾病急診極端高溫較無存在風險地區;其低溫存在風險地區為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市、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市、臺南市。
6. 呼吸系統疾病急診極端高溫存在風險地區:苗栗縣、彰化縣、花蓮縣,其極端低溫存在風險地區:新北市、臺北市;而門診的部分,極端高溫較無存在風險地區,極端低溫全臺本島皆存在風險。
7. 就業人數較少的地區低溫時因全病因急診就醫的風險較高,就業人數較多的地區高溫時因循環系統疾病急診就醫的風險較高。
8. 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較高的地區高溫時因全病因急診就醫及死亡的風險較高。
9. 根據上述第7、8點,是否就業、失業率及從事的行業確實會影響溫度與健康的相關性,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與是否就業也與此計畫所探討的健康風險息息相關,政府可依循分析結果,針對行業別實施醫療補助;也可針對65歲以上敏感族群就業與否提供方案補助。

建立氣候變遷對健康衝擊之調適策略優先順序
1. 探討會影響強降雨/颱風後感染性腹瀉疾病發生風險之社會經濟因子:
新增文獻中,衣索比亞 (提格雷州) 的研究指出,飲用水水源、媽媽洗手的頻率、不適當的固體廢棄物處理、兒童年齡均與6-59月的幼兒腹瀉發生顯著相關 (Wasihun et al., 2018)。中國的研究則指出都市化程度、老化亦與腸胃道疾病死亡有關 (Hui, 2018)。母親是文盲、農夫,以及兒童年齡低於5歲均與住在甘比亞鄉間之兒童腹瀉發生有關 (Manjang et al., 2018)。
2. 整併文獻及團隊成果產出傳染性疾病之本土健康衝擊表 :
臺灣目前已發表文獻主要針對強降雨,缺少淹水事件之研究。綜整這些文獻及本研究前期成果,目前已知強降雨相關傳染性疾病包含水媒及蟲媒傳染病:蜂窩性組織炎、腸病毒感染、桿菌性痢疾、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恙蟲病、登革熱和日本腦炎。

氣候變遷相關傳染病對國人健康及防疫影響之評估與診斷監測
1. 完成107年度369起共2,145件腹瀉群聚通報檢體檢測,及107年諾羅病毒流行與發生區域之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107年台灣諾羅病毒主要流行型別為GII基因群,而諾羅群聚發生地區以高雄市43起為最多,其中發生場所主要為學校。基因型別以及地區相關資料庫已與國衛院氣候變遷團隊合作完成建置。
2. 107年1月1日至12月14日止,共檢驗出8例屈公病例,另檢驗出37例日本腦炎病及3例茲卡病。2018年5-8月台灣北中南東地區共採集28,782隻蚊子,分成705池,其中92池檢驗出日本腦炎病毒陽性。由病毒基因序列親緣性分析顯示,所有採集到的日本腦炎病毒皆屬於第一基因型(Genotype 1)。
3. 已完成「抗生素抗藥性通報資料品質檢視表」功能驗收。
4. 初步完成常見社區感染菌株Salmonella spp.於105年至106年間抗藥性與氣象因子間之相關性分析。

提升國人氣候變遷之健康識能與調適策略研究
107年實際執行趨勢圖
 年累計執行進度(%)  年計畫經費達成率(%)
計畫進度

年累計預定進度(a)(%)

年累計實際進度(b)(%)

進度比較(b-a)(百分點)

 

計畫進度

計畫進度

總累計預定進度(A)(%)

總累計實際進度(B)(%)

總累計進度比較(B-A)百分點

計畫進度

經費使用

年計畫經費(c)(千元)

年累計執行數(d)(千元)

年計畫經費達成率(d/c*100%)(%)

經費使用

經費使用

總計畫經費(C)(千元)

總累積執行數(D)(千元)

總計畫經費達成率(D/C*100%)(%)

經費使用

註1、年計畫經費達成率=截至目前之年累計執行數/本年度年計畫經費*100%
註2、本頁面圖表配合計畫管制週期進行更新調整,若管制週期為季報或半年報,可能出現部分月份為空白之情形。
註3、部分計畫之推動未編列年計畫經費,可能造成年計畫經費達成率為0的情形。

留言總數 1留言 0 關注


展開
另開新視窗前往全民來join粉絲團